鐵道博物館耗時4年修復 陳建仁、鄭文燦開箱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11 月 04 日訊】位在台北的鐵道博物館裡,有座員工澡堂,在日治時期落成,是最早被列為古蹟的建築物,經過4年的規劃開放給民眾參觀,有兩座圓形的大澡池,重現當年員工們下班後的獨特澡堂文化,行政院長陳建仁與副院長鄭文燦一同來參觀,驚嘆連連。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陳建仁 vs.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館員 凌宗魁:「這個池水相當深,130公分左右。哇嗚。」

    行政院長陳建仁哇了一聲,站在蒸氣繚繞的圓形浴池前,讚嘆不已。與副院長鄭文燦特別來到台北鐵路機廠,參觀日治時期興建的員工澡堂。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陳建仁:「這個塑膠桶我比較有印象,我小時候有,但我看到塑膠桶說,怎麼會有塑膠桶,原來它(澡堂)2011年還在用,表示這當時的建設也滿牢固的。」

    院長陳建仁讚嘆當時的建築工法,1935年落成的員工澡堂,是當時台鐵的福利設施。每天員工修完蒸汽火車後,全身都是油污,下班前都會到澡堂洗去一身疲憊。整個空間挑高9米,圓拱型造型像是火車的維修廠,也有台式羅馬浴場的美譽。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陳建仁 vs.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館員 凌宗魁:「現在還有很多的澡堂的古蹟還在,我有在想說,奇怪,羅馬澡堂不曉得怎麼樣通氣。當時的建築智慧,其實一直延續到20世紀,有一些原理還是相同的。」

    化身為好奇寶寶,院長陳建仁不斷問問題。整個澡堂從考證古蹟修復,到利用以及展示規劃,歷經4年多時間,過程中也發現許多小驚喜。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館員 凌宗魁:「這些置物鐵櫃就是以前台鐵的員工,他們在場內真的真實使用過的,打開這些櫃子之後,他們有很多當年的洗浴用品都沒有帶走。」

    沒有帶走的洗浴用品,現在全部陳列出來,可以看到架子上擺滿了澡盆、肥皂、工作鞋等。而整排的水龍頭,還是台鐵員工自己設計的。

    台鐵員工:「沒看過那麼大的浴池,因為我們那個棚廠也會就是有點像這樣,讓火車進來停在裡面這樣,有點像。」

    國家鐵道博物館重現昔日風華,其他展區還有不同時代、不同種類的火車,未來也有更多空間要亮相,串聯起更多台鐵故事。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