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4成民眾因麻醉拒手術!醫師提3大關鍵降低擔憂
文:連珮妤(NOW健康)
根據2010年台灣麻醉學雜誌發表的論文報告指出,台灣麻醉相關死亡率高達10萬分之12,是美國和日本的12倍。不過,隨麻醉技術、藥物、儀器的進步,麻醉醫療安全性也持續提升,但仍有許多民眾對麻醉是一知半解,甚至感到恐懼。為解除民眾對麻醉的恐懼,台灣進行首次「台灣麻醉警世大調查」,並針對民眾可能會出現的迷思進行說明。
掌握麻醉SOP3大關鍵 有效降低民眾對麻醉的擔憂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醫師表示,要降低麻醉風險以及獲得舒適麻醉醫療,就必須掌握麻醉SOP3大關鍵,分別是了解自己的麻醉專科醫師是誰、使用何種麻醉藥物,以及認明有監測設備的醫療院所。
台灣麻醉醫學會常務監事廖文進醫師則說明,台灣麻醉藥物領域已有新進展,即使高齡、重度肥胖或患有多種慢性病等麻醉高風險族群,都有機會獲得安全的麻醉方案,且多數病人可在停止給藥後快速甦醒,減少病人對於「醒不過來」及「造成器官副作用」的擔憂,廖文進醫師提醒,病人在麻醉專科醫師專業給藥及監控下,就能安心、舒適地接受必要的治療。
民眾普遍對麻醉一知半解! 調查:近6成因麻醉拒絕醫療處置
《台灣麻醉警世大調查》是首次針對國內民眾迷思進行調查的成果,本調查以網路問卷形式於2023年10月進行調查,針對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共回收500份有效問卷,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4.38%內。
內容指出民眾在簽署術前麻醉同意書時,有6成7的民眾沒有注意麻醉醫師姓名,甚至有7成民眾不記得為自己執行麻醉的醫師科別。此外,有近7成民眾會因門診或健檢須要麻醉而會感到擔憂,進一步詢問發現,「怕麻醉後會醒不過來(37.2%)」、「麻醉後不適症狀強烈(36.8%)」、「害怕手術中意外醒來(33.0%)」則是民眾對麻醉的3大擔憂。
本次調查更發現,有高達近6成民眾因擔心麻醉藥物有傷害器官的疑慮(54.8%) 或認為麻醉容易導致死亡(54.4%),而想要儘量避免接受麻醉,甚至有4成民眾(39.8%)可能因為擔心麻醉副作用,而拒絕醫師提出的手術或檢查。
整體調查結果,反映民眾對整體的麻醉安全認知是一知半解,且可能因對麻醉過程與藥物的恐懼,而延誤治療。余黃平醫師表示,讓病患認識麻醉專科醫師是降低手術風險、提升醫療品質最重要的環節,因為麻醉專科醫師從術前麻醉風險評估、術中調控給藥、術後恢復調整等都與病患息息相關。因此,余黃平鼓勵病患積極認識自己的麻醉專科醫師,透過專業說明可以解除病患對麻醉過程與藥物副作用的迷思與擔憂。
術前認明麻醉3大關鍵 術後恢復更安心
影響麻醉安全的因素眾多,因此麻醉專科醫師會完成術前評估並規劃最適切的麻醉方式,有了前期充分的溝通,就能積極避免術後可能的副作用 。余黃平醫師表示,只要掌握「認識你的麻醉專科醫師」、「了解麻醉藥物計畫」及「認明有監測儀器的醫療院所」的3大關鍵便能安心治療。
余黃平醫師也說,確實有民眾因為自身或親友是高風險族群,對麻醉有很多擔憂,進而影響治療意願,但他提醒隨醫學進步,不僅麻醉專科醫師愈來愈被倚重,麻醉藥物安全性也有提升,例如有心血管病史容易低血壓的病人,或睡覺常打呼、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易缺氧的病人,目前在臨床領域就有更安全的新型麻醉藥物可以使用,跟傳統麻醉藥物相比,發生低血壓機率減少75%、缺氧機率更減少85%,是相對有較高安全係數、降低風險的臨床藥物;此外,肝腎功能較差的病人,使用新型麻醉藥物也較能降低器官負擔 ;在常見的胃鏡檢查中,發生呼吸抑制可能性也能大幅減少。
廖文進醫師解釋,調查顯示民眾對麻醉的3大擔憂,確實是民眾最常見的問題,但其實只要與麻醉專科醫師好好配合,擬定適合每位病人身體條件的給藥計畫,就能保障病人安全、降低術中風險、減少術後不適狀況。例如常見的術後噁心嘔吐,除使用止吐藥外,現在也可透過新型麻醉藥物來減少近8成的發生率,幫助病人有好的術後恢復品質。
辨別理想麻醉藥物 照顧高危族群麻醉安全
根據美國麻醉先驅Edmond Eger II整理,理想的麻醉藥物有起效快、停藥後可迅速從血液和中樞神經系統中清除、保護重要器官、不影響循環系統或引起其他不良反應等特性。
這些特性對高齡、重度肥胖或患有多種慢性病等麻醉高風險族群更為重要,因為不僅可以降低麻醉風險,也能提高術後恢復品質,讓病人順利在高舒適、低風險的環境下完成手術或檢查。
一般而言,健康條件愈差的病患其麻醉風險愈高,但隨醫學條件進步,理想的麻醉藥物陸續出現,讓即使是重大疾病患也有機會獲得更安全的治療。有研究指出,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心衰竭等慢性疾病的高齡病患,搭配新型麻醉藥物投入手術治療,該病患術後恢復過程良好也未有嚴重副作用。廖文進醫師建議,健康條件較差的病患更應主動向麻醉專科醫師諮詢、評估合適的麻醉藥物,以降低不同病患的麻醉風險,並提升術後恢復品質。
麻醉不僅高度複雜也攸關治療品質,台灣麻醉醫學會建議,病患主動向麻醉專科醫師說明病史、與麻醉專科醫師討論合適的麻醉給藥計畫,並建立正確的麻醉安全認知,以安心平緩的心情,接受安全與舒適兼顧的麻醉醫療與照護。
核稿編輯:陳珍妮(NOW健康)
相關新聞
-
手術麻醉知多少?術前麻醉評估停看聽
2019-11-12 19:08:48大部分人對麻醉一詞,恐怕只有不痛的一般概念,然而麻醉絕對不只是讓病人「不痛」或睡著,麻醉過程中其實存在許多風險,最嚴重恐導致死亡,絕對不能輕忽。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醫師張國安提醒,多認識麻醉風險,和麻醉醫師詳細溝通,才能評估適合的處置方式。
-
貓頭鷹「當機」! 瞬間臉朝下趴地網熱議
2022-11-05 16:21:53外型奇特的貓頭鷹,經常吸引很多民眾的目光。近日網路流傳一段「貓頭鷹故障」的影片,一名男子將貓頭鷹放回籠子時,貓頭鷹卻瞬間趴倒,臉朝下貼在地面,畫面曝光後,吸引許多網友留言。
-
孕婦陣痛打的「止痛針」芯奔注射液 不純物近上限回收
2024-05-20 20:48:23生產被喻為天下第一痛,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常需使用強力止痛劑,而健保占率達55.6%的「芯奔注射液10毫克」,卻於近日內回收,回收批號為BCG291,共計3萬3380支安瓶,效期3年。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業者仍有庫存,且國內還有其他替代藥品,不會造成缺藥。
-
注意!舒眠「牛奶針」並列管制藥與毒品
2018-08-17 16:45:27現代人很怕「痛」,尤其是看病,近來標榜「舒眠」檢查的醫療機構日漸攀升。事實上,「舒眠」所使用的藥品即為「丙泊酚」(Propofol),是具有醫療用途的麻醉劑,民眾在使用上需要有所認知,以免發生危險。食藥署針對丙泊酚製劑的使用,特別邀請童綜合醫院廖文進副院長,來為民眾說明相關注意事項。
-
術前麻醉需空腹 慢性病患停藥應提出評估
2018-11-21 14:40:12在手術治療麻醉前,常被要求「空腹」,包含水、口香糖、飲料、檳榔、菸、酒等都應該禁止,但有些人因為罹患慢性疾病,需長期服藥控制,當碰上空腹的要求時怎麼辦?藥還要吃嗎?
-
無痛分娩麻醉術漸流行荷蘭
2015-04-16 18:02:11荷蘭社會中流傳著一句諺語是:疼痛是分娩過程中自然的一部份。然而,隨著無痛分娩技術的成熟和普及,這句話已經漸漸被改變。在最近五年時間裏,特別是一種硬膜外麻醉止痛的分娩方式有了顯著的增長。
-
北科大與台大醫攜手開發麻醉評估App 獲iF設計獎
2022-04-22 11:21:49台北科技大學與台大醫院合作,開發專業麻醉評估App「EVAN 2」,上線後有效提升麻醉前評估完成率、減少麻醉異常事件,獲得2022年德國iF設計獎肯定。
-
大腸鏡檢查什麼人要做?多久做1次?網友常見6大問題
2024-11-18 14:56:33大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長期高居10大癌症之首。由於大腸癌早期症狀通常並不明顯,許多人往往直到癌症中後期才發現,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大大提高了死亡風險。不過透過定期施作「大腸鏡」檢查,便有助於及早發現與治療。接著就一起來看看大腸鏡檢查有哪些常見的問題,幫助自己做好充分的檢查準備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6個月內「大腸鏡常見問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大腸鏡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