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海洋生命力 台電攜手海漁基金會放流魚苗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3 月 19 日訊】來看到,為了活化海洋生命力,台電攜手海漁基金會,今天在桃園永安漁港舉辦魚苗放流活動,希望為復育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

    一桶一桶的魚苗,順著管道滑進海裡,台電攜手海漁基金會,在桃園永安漁港舉辦魚苗放流活動,也邀請附近小學生參加,推廣生態教育。

    放流學生:「我覺得這個活動可以保護大自然。」

    放流民眾:「小魚放到海裡去這樣,算是幫小孩一起做功德、做善事。」

    台電在過去20多年來,放流的魚苗超過3千萬尾,以實際行動豐育海洋資源。

    海漁基金會海洋永續組組長 林均翰:「主要目的就是讓海洋資源,或海洋生態可以更復甦,在國際上其實也還滿多人都在做,透過魚苗放流,然後復育當地的海域資源,對,還有就是它的生態系的重建。」

    這次放流嘉鱲魚苗,桃園正是牠的原生棲地。而根據2023年漁業署的公告,透過海洋大學的基因標識追蹤,執行種苗放流效益評估,證實了黃錫鯛捕撈來自放流有4成、嘉鱲達5成。海

    漁基金會海洋永續組組長 林均翰:「很多人覺得說,我們今天放完是不是就結束了,沒有,我們接下來是長達密集的馬拉松式的,這個效益評估,我們就會去做它的DNA的鑑定,去分析出說,我們現在在野外採集到的,或是說釣到的,或網子抓到的嘉鱲,是不是我們現在放出去的魚苗。」

    另外,台電也每年定期,在日月潭與明湖下池大規模放養魚苗,透過放流魚苗等生態防治方式,抑制及清除淡水貽貝生長,除了有效淨化水庫的水質外,也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天心 張年潔 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