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環狀線修復中 侯友宜曝三階段通車進度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4 月 04 日訊】因為強震,新北環狀線從中原站到板新站,軌道和梁都位移,導致環狀線停駛部分區段。今天上午,市長侯友宜到現場勘查,說明最新的環狀線恢復通車計畫。
捷運站鐵門拉下,週三強震導致新北捷運環狀線,鋼梁位移緊急停駛,通勤民眾改搭乘免費臨時客運。週四一早,新北市長侯友宜再次回到現場,勘查搶修情形。
新北市長 侯友宜:「從中和站到大坪林站,我們預估在4月8號如果檢測完畢,這個階段大概就可以,在第二階段能夠順利通車。至於第三階段,這個(通車)時間點我們現在還在處裡,我們希望經過整個檢測都是沒有問題以後,我們再來開放全線通車。」
侯友宜表示,恢復通車分三階段,首階段已經恢復板橋到新北產業園區單線雙向通行,至於第三階段嚴重區域從中和站到板橋站,仍在和相關單位討論修復補強,沒問題才通車。而高雄市長陳其邁開出六都第一槍,宣布捐出一個月薪水幫助花蓮,是否跟進侯友宜說。
新北市長 侯友宜:「賑災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在台灣每一個份子,只要碰到災害,台灣人善心永不落人後。」
對於受災戶侯友宜則說明,已經安置295人,而包括捷運、軌道以及受損嚴重居民,仍有17件嚴重案件尚在處理中。
新唐人亞太電視 曾奕豪 曾馨旻 台灣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環狀線修復費4.42億 雙北市長按約釐清責任
2024-05-09 12:42:33新北捷運環狀線,橋和站到板新站,受到403花蓮大地震影響,多處發生受損位移。新北市議員要求向北市求償,說明絕不讓新北市民買單。雙北市長蔣萬安及侯友宜口徑一致,照合約處理。
-
今晨花蓮再震 破千起地震釋42顆原子彈能量
2024-04-24 07:39:57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後,台灣餘震不斷,至今累計超過1100起,已釋放42顆原子彈能量。從全球即時地震狀態3D圖顯示,台灣是目前全球發生地震頻率最高的地區。氣象署指出,以過去經驗來看,餘震應該會越來越小。
-
花蓮強震致災損 台積電張淑芬率團親訪助災民
2024-04-09 20:30:22好,花蓮強震進入第七天,災民家園的重建成為一大難題。今天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率領團隊到災區訪視,了解災民的需求,並表態會盡量幫忙,盼受災的民眾,心情早日安定下來。
-
患難見真情!日本外相:捐100萬美元助台重建
2024-04-05 20:34:50台灣花蓮發生大地震,日本外交大臣上川陽子今天(5日)宣布,日本政府將捐款100萬美元,提供台灣災後重建,約等於3206萬新台幣。上川陽子表示,日本和台灣向來都是親密的朋友,每次遇到困難時,雙方總是不吝於互相幫助。而台灣總統府及外交部也透過新聞稿表示,政府及民眾都誠摯感謝日本政府的關懷及援助。
-
仍有6失聯!搜救進展受矚 晶英17歲實習生腦死
2024-04-09 20:10:17花蓮強震後第7天,仍有6人失聯。包含中和礦場1人,砂卡礑步道5人。特搜隊預計將砂卡礑步道0.5公里處,鎖定為搜索熱區,尋找失聯的新加坡夫妻。此外,5日在砂卡礑步道尋獲的疑似游家父女2具遺體,遭巨石壓住仍無法脫困,重機具持續挺進,盼今(9日)明兩天能順利救出。而4日從台8線175K九曲洞附近,被救出的晶英酒店17歲黃姓實習生,雙腿遭巨石壓住一天一夜,送醫後裝葉克膜救回,但傷勢過重,家屬透露他已腦死。
-
台累積破千起餘震 專家:釋放42顆原子彈能量
2024-04-23 20:10:53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後,台灣餘震不斷,至今累計超過1100起,已釋放42顆原子彈能量。從全球即時地震狀態3D圖顯示,台灣是目前全球發生地震頻率最高的地區。氣象署指出,以過去經驗來看,餘震應該會越來越小。
-
餘震不斷 花蓮天王星開拆 H型鋼支撐防大樓倒塌
2024-04-05 20:32:47花蓮天王星大樓,因強震導致大幅傾斜,在檢調蒐證樣品後,今天正式開始拆除作業。下午又遇上數次餘震,現場為了防止大樓在拆除過程坍塌,工程師架設H型鋼做支撐,帶您看到現場狀況。
-
花蓮震出多危樓 山海觀住戶開放回屋取物
2024-04-05 13:06:39根據花蓮縣政府截至昨天晚上統計,因地震而受損的建物共達176件,包括21件貼上危樓紅單。當中16層樓的集合建築山海觀也貼上紅單、拉起封鎖線,不過今天上午,有再開放民眾短暫回屋拿取重要物品。
-
回報台灣311捐款恩情 日國中生募款助花蓮重建
2024-04-24 20:08:31台灣遭遇403地震,震央所在的花蓮仍在復原當中,衛福部轄下的賑災基金會,至今已累計超過12億善款,日本與韓國也對台灣伸出援手,捐款賑災,兩國分別捐款100萬、50萬美元,合計約新台幣4553萬元。另外,日本《仙台放送》報導,311大地震時重災區的一群國中生,為了感謝台灣當年捐款的恩情,在學校發動募捐,希望協助花蓮重建災區。青森縣一名漁夫則因媽祖信仰與台灣結緣,也主動捐款100萬日圓協助花蓮地震救災與重建工作。
-
我們都是花蓮人!全台風雨同舟各界捐款不斷
2024-04-05 19:13:55來看到,花蓮在周三早上發生規模7.2強震,這是自921大地震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花蓮受到重創,各地也有零星災情傳出。全台民眾關切災情之際,大家也紛紛捐款,不論是一般民眾、企業、政壇或娛樂圈,都湧入善款,盼協助災區重建。
-
花蓮天王星坍塌1人罹難 刑事鑑定後明拆除
2024-04-04 19:37:31花蓮大地震,造成縣內兩棟大樓傾斜,當中有一人罹難的天王星大樓,今天(4日)持續做鑑定工作,預估明天上午進行開工儀式,組裝拆除工具,在明天下午正式拆除作業。
-
花蓮天王星今開拆 徐榛蔚:估兩週拆完
2024-04-05 13:06:02花蓮天王星大樓,歷經強震後傾斜,昨天地基補強作業完成,這棟屋齡38年的建築,今天要正式來開拆,已經有大鋼牙機具在現場準備著。花蓮縣長徐榛蔚上午也到場視察。
-
台2024總統大選 三腳督就定位 最新民調出爐
2023-11-24 19:04:21台灣2024總統大選,倒數50天,國際媒體高度關注。今天是參選登記截止日,確定三足鼎立。民進黨由副總統賴清德、前駐美代表蕭美琴搭檔;國民黨由新北市長侯友宜聯手媒體人趙少康;民眾黨由黨主席柯文哲搭檔同黨立法委員吳欣盈。預計12月將有三場總統電視政見發表會。根據今天發布的最新民調,《美麗島電子報》21至23日調查在三組人馬參選下,民進黨賴清德只以31.4%,0.3個百分點差距,領先國民黨侯友宜的31.1%,民眾黨柯文哲25.2%排名老三。
-
強震登朝鮮日報頭條 加拿大網紅:大家都好冷靜
2024-04-05 12:49:56花蓮強震,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住在台灣的加拿大網紅,表示台灣人地震當下都好冷靜,與外國人截然不同。台灣地震也受到韓國民眾關注,而婦產科護士在地震當下,挺身保護嬰兒的畫面,也登上《朝鮮日報》的大頭條。
-
花蓮芮氏規模7.2強震全台有感 高鐵、捷運暫停行駛
2024-04-03 11:18:06今天上午7點58分,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震央位置約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5.5公里。
-
19:03高雄外海規模6.7地震 最大震度2級
2023-09-12 19:41:05歡迎回來。最新消息,剛剛晚間7點03分,高雄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震央在高雄市政府南南東方 375.8 公里,地震深度94.7公里,最大震度2級,屏東、高雄、台東、台南、 雲林、彰化都是2級。
-
大選民調:賴33.4%、侯29.7%、柯22.6%
2023-04-18 12:33:58針對2024總統大選,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最新民調,如果由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這3人競爭時,民調顯示,賴清德以33.4%居冠,其次依序為侯友宜29.7%、柯文哲22.6%,8.5%尚未決定,5.8%沒有表示意見。台灣民意基金會指出,和上個月相比,賴清德支持度下滑2.8個百分點,侯友宜支持度上揚4.9個百分點,柯文哲上揚3.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現階段選民支持傾向尚未穩定,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
-
四家民調同日公布 三組人馬排名相同、差距受矚
2023-12-29 12:53:322024總統大選今天進入倒數第15天,今天有四家民調公布,三組人馬的排名相同,但彼此之間的差距,在各家民調並不相同;美麗島電子報的數據指出,賴蕭配支持度為40.2%,侯趙配以28.7%居次,雙方差距達11.5個百分點,柯吳配支持度為18.4%;另外,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數據指出,賴蕭配支持度三成二,贏侯趙配四個百分點左右;而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的數據則呈現三足鼎立,柯吳配沒有被拉開。另外《ETtoday》數據指出,賴蕭配以36.6%領先,侯趙配33.8%緊追在後,雙方差距在3%的誤差範圍內,柯吳配則是以22.
-
郭參選網路民調:賴拿三成 侯、柯雪上加霜
2023-08-29 12:39:16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宣布參選,Yahoo奇摩新聞網路民調,截至今天(29日)上午10點,有30.4%受訪者看好賴清德會當選,遠高於郭台銘的20.6%、柯文哲18.9%、以及侯友宜13.2%;另外,過去一周,《TVBS》25日公布的民調顯示,民進黨賴清德的民調創下新高,侯友宜、柯文哲的民調下挫。《美麗島電子報》28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如果郭台銘投入選戰,賴清德的支持度39.1%同樣創下新高,而柯文哲17.7%、侯友宜16.3%、郭台銘12%,3人相加也只有46%。郭台銘如果真的投入選戰,必將進一步瓜分侯、柯兩
-
從921到403大地震 台灣為何越來越抗震?
2024-04-10 13:02:44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25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數以萬計的建築物被毀,25年後的7.2強震,國際媒體驚訝於台灣為何可以在應對地震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接下來的新聞,我們透過建築專家的採訪,帶您瞭解,台灣在這25年間,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