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盟友變死敵 伊朗與以色列的歷史宿怨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4 月 15 日訊】有美國媒體稱,伊朗看似明目張膽的襲擊實則經過精心策畫,既保全了伊朗在中東的顏面,同時避免和以色列陷入全面開戰的困境。伊朗這次為何對以色列發動攻擊?帶您來了解。

    伊朗稱,本次大規模空襲是報復行動,針對以軍在4月1日空襲伊朗駐敘利亞領館,造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七名成員死亡,包括一名高級指揮官。

    不過,伊朗和以色列兩國的宿怨由來已久。

    以色列一直認為,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新政權及其代理人的存在,對以色列構成直接威脅。而伊朗支持的組織哈瑪斯,去年10月恐襲以色列,引爆以哈戰爭,持續至今。

    戰爭半年多來,以色列還一直遭到伊朗代理人組織葉門胡塞武裝(青年運動)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武裝攻擊。

    特別是真主黨,幾乎每天在以色列北部邊境與以軍交火,導致以色列數萬名平民被迫離開家園。

    事實上,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以色列曾是伊朗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並從伊朗進口大量石油。

    不過,革命徹底改變了伊朗政體,新的伊朗政權放棄親西方立場、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並試圖以伊朗什葉派為中心,發展地區代理組織,輸出革命,進而掌控地區領導權。

    儘管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曾援助伊朗,抵禦伊拉克的進攻。不過,2005年伊朗極端保守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當政後,多次揚言要消滅以色列,雙方關係加劇惡化。

    目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曾宣稱,應將以色列連根拔起,從耶路撒冷驅逐並摧毀。

    而以色列也將伊朗視作地區的最大威脅和動亂因素,長年在各地與其代理人進行作戰。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 于良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