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巴西莓 辦親子共學營認識罕見外來植物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4 月 26 日訊】歡迎回來。「巴西莓」原產於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在屏東有位果農,為了讓自家多年的檳榔樹,改作其它更有價值的作物,14年前,開始種起了巴西莓,他是如何克服技術上的問題,堅持14年的種植之路呢?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結實纍纍的小黑果長在樹上,沒注意看還以為是檳榔,摘下後,仔細一瞧,原來是「巴西莓」,經過清洗,打成漿調配後,就是一杯清涼消暑的巴西莓果汁。

遊客:「喝起來的感覺就很像一般的藍莓汁,或者是小紅莓汁,然後很爽口很好喝。」

遊客:「一開始看的時候,我以為像是樹葡萄,但是樹葡萄是長在樹幹上,所以不太一樣。」

屬於棕櫚科,來自巴西亞馬遜河雨林的巴西莓,屏東果農曾憲雨,為了讓種植多年的檳榔,改作其它更具價值性的作物,於是從網路上引進,後來才發現,巴西莓厚厚的硬殼,竟成了打漿的挑戰。

果農 曾憲雨:「那時候我就傻傻的,結果種了7年之後,才知道原來它是硬的,吃哪裡都不知道,一路想辦法,透過網路。透過朋友才知道怎麼吃。」

巴西莓果樹的高度,隨著樹齡逐年增加,約一年就長一尺,十幾公尺的高度也成了採收問題。

果農 曾憲雨:「那採收你如何解決,從網路上,看到日本的爬樹器,買回來再加以改裝,才可以解決我目前的採收問題。」

14年來,終於克服了採收與打漿問題,也舉辦親子體驗課程,讓更多人來認識這種特殊罕見的果樹。

遊客:「非常有教育的意義,因為平常我們住在都市,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大自然,還何況說爬樹,這種活動非常棒。」

果農 曾憲雨:「如果能形成一個巴西莓的產業鏈,種出來的植物能夠,比如說能夠替代檳榔,然後讓更多人得到健康的身體。」

一年只採收一次,還要等到8年後才有產量,曾憲雨說,會一直堅持下去,他也呼籲,有興趣栽種的青農,得先準備耐心與等待,才能享有巴西莓帶來的樂趣與滋味。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金菊 台灣屏東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