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駐歐安大使訪問台灣 揭露中共本質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5 月 06 日訊】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今天舉辦國際論壇,邀請各國的專家學者討論各項議題。前美國駐歐安組織大使吉爾莫在演講中,揭露中共獨裁政權的本質。另外,中華民國準副總統蕭美琴,也受邀出席發表演說。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6日舉辦第二屆國際論壇,並邀請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到台灣,討論當前國際關注的各項議題。前美國駐歐安組織(OSCE)大使,以及前維吉尼亞州州長吉爾莫(James Gilmore)也受邀出席,他表示,目前國際上分裂為民主和獨裁兩大陣營,世界正處於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
前美國駐歐安組織大使 吉爾莫:「中共看待世界的方式,與民主國家們完全不同。它們相信要控制人民,要切斷資訊的流入。」
吉爾莫強調,中共之所以對人民採取高壓的統治手段,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深怕人民覺醒,導致自己丟了政權。
前美國駐歐安組織大使 吉爾莫:「自由存在於人們的心中,每個地方的每個人,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的人民,這是一個基本的真理。如果我們能夠與他們對話,那麼他們遲早會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是他們天生就應享有的,不是由國家授予的,而這就是為什麼中共在切斷,中國人民所能獲得的資訊,因為它們了解,好的思想和自由(對中共)的危險性。」
吉爾莫指出,美國過去試著對中俄等獨裁國家釋出善意,卻反而助長了它們的野心和氣焰,而美國現在已經醒悟了。
前美國駐歐安組織大使 吉爾莫:「我們已經竭盡所能地伸出友誼之手,但它們卻反手打我們一巴掌,因此美國現在在反思這一點,因為我們會保護我們自己,並領導和保護我們的朋友,這就是美國的做法。世界的人民與我們同在,美國人、台灣人和歐洲人,人民與我們同在。」
吉爾莫在川普政府時期,被川普任命為美國駐歐安組織大使。這次訪問台灣的期間,吉爾莫也將會見總統蔡英文。吉爾莫4日在台北受訪時也強調,他相信川普如果當選總統的話,會像第一個任期一樣繼續支持台灣,而他也會親自向川普報告這次訪台的情況,並轉達台灣方面的訊息。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池千里 李翊弘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川普建議台灣軍費 增至GDP10%以阻止共軍
2024-10-01 15:32:43美國總統大選倒數36天,台海安全成為關注焦點。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共不會在他任內打台灣,但他擔心後續不能避免,川普也建議台灣,將國防預算拉高到GDP的10%。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斷交台灣後中共1隻都沒買 宏國白蝦出口少25%
2024-04-08 07:22:43台灣與宏都拉斯在去年3月斷交,轉與中共建交後,由於兩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尚未談妥,加上開價比台灣低5成,蝦農賣給中國意願不高,加上台宏外交關係生變後,出口到台灣的白蝦必須課徵20%的關稅,墨西哥對宏國蝦祭出禁令,宏都拉斯國家水產養殖者協會(Andah)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第一季白蝦出口量為1697.6萬磅,低於去年前3月的2282.5萬磅,出口量下滑25.82%。
-
中共對俄賣國送地 賴清德:何不要回璦琿條約土地?
2024-09-03 12:56:42再來看到,外媒路透社大篇幅報導總統賴清德近來言論,受到多國媒體廣泛轉載。賴總統日前接受台媒專訪,談到823金門炮戰後指出,中共侵台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中國領土問題,否則,中共現在就會和俄羅斯討回龐大的中國土地。
-
強調台灣與中共互不隸屬!歐洲議會兩報告挺台
2024-02-29 12:45:41焦點話題帶您關心,歐洲議會大會28號通過兩項對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的年度評估報告,內容強調台灣與中共互不隸屬,只有台灣民選政府可在國際舞台代表台灣人民,並譴責中共試圖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和平及穩定的現狀。
-
莫迪友台發文掀挺台接力 台印合作有望升級
2024-06-10 21:01:28印度總理莫迪勝選,昨天宣誓就職,宣布進入第三任期。日前,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與莫迪在網路互動受到矚目。印度學者強調,台灣的自治地位及防衛,都攸關印度利益,雙方的關係應該超越經濟領域。
-
誰更挺台?拜登、川普對中、對台政策速看
2024-06-28 20:11:42美國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今天進行總統大選辯論,民調互有勝負。外界也關心,兩人未來入主白宮,誰會更加力挺台灣?在兩岸議題、對中國經貿的態度,都受到矚目。
-
川普外交成就 余茂春:把戰略從歐洲中東拉回抗共
2024-02-06 14:49:25歡迎回來。11月美國總統大選,可能上演川普再次對決拜登,結果會不會影響對台灣的政策?前國務院中國政策首席顧問余茂春認為,基本上不會有變化,不管誰當選,都會強調台海的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堅決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余茂春也指出,中共如今已成為全球性的威脅,對抗中共需要建立全球系統,連結全世界民主國家及盟友,台灣在其中,也扮演相當角色。
-
宏國出口120公斤蝦至中國 僅台灣10萬分之1
2024-05-25 19:30:37台灣前友邦宏都拉斯與中共的自由貿易協定第五輪談判已經落幕,但卻毫無進展,預計7月進行第六輪談判,雙方FTA遙遙無期。宏國官方24日證實,即將出口120公斤的蝦子到中國,只相當於台灣2023年進口量的10萬分之1,而這對於陷入困境的宏國蝦農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
美大選交鋒 拜登、川普 誰更挺台?政策比一比
2024-06-28 12:58:27美國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今天進行總統大選辯論,民調互有勝負,外界也關心,兩人未來入主白宮,誰會更加力挺台灣,兩岸議題,對中國經貿態度都受到矚目。
-
中籍快艇越海巡防線 海巡究責10人、還原過程
2024-06-12 07:35:02早安新唐人先帶您關注,前共軍艇長駕駛快艇直闖淡水河,這次事件被認為是海巡人員勤務疏失,第一時間誤判,海巡署宣布,包括,北部分署長到安檢所雷操手等10人,分別處以申誡或記過。
-
南投講座「中美角力與台灣」 200名來賓反應熱烈
2024-09-23 20:59:28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週日(22日)應南投縣議員簡千翔及南投縣電腦商業同業公會之邀請,在中興國中舉辦講座,主題為「中美角力下 台灣該何去何從?」現場二百名來賓專注聆聽兩個小時的講座後,不少人表示收穫良多,對美中台局勢更能清晰認識與了解,會後還紛紛提出問題交流。
-
台青參與中共兩岸峰會 陸委會籲別成統戰樣板
2024-07-04 20:05:37好,中共週三(3日)在北京舉行2024兩岸青年峰會。這場活動,包含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國民黨青工總會會長廖怡琇,以及高雄市議員李眉蓁等人都參加。對此,陸委會再次呼籲台灣青年,避免成為中共統戰樣板。
-
川普、賀錦麗辯論外交攻防 談及台灣晶片
2024-09-11 20:15:40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首次辯論,外交戰略是一大焦點,川普今天會上表示,中共與北韓都害怕川普,他上任可以確保不會有戰爭發生。他與賀錦麗在會上也都談到台灣晶片,並質疑對方,壯大了中共的軍事能力。
-
中共又挖角 帛琉拒經濟利誘 惠恕仁盼獲美協助
2024-02-16 13:03:44好來看到,適逢太平洋島國大選年,中共是虎視眈眈,伺機想破壞太平洋島鏈。帛琉總統致函美國參議員,曝光中共以經濟利誘帛琉與台灣斷交,轉向與中共建交,此手法恐讓親中的人被中共收買,付出改變立場的代價,並犧牲台灣。
-
前美國務卿萊斯:中共或扶植在台勢力 侵蝕獨立性
2024-10-22 13:47:47中共10月舉行環台軍演,引起國際譴責。日前,前美國國務卿、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斯表示,中共未必佔領的了台灣,但可能藉由扶植在台勢力,侵蝕台灣的意志。
-
中共扣留金門軍人38天 陸委會:對岸效率慢
2024-04-25 19:11:41再來看到,3月有兩名金門釣客迷航漂流到中國,被陸方發現後,其中的胡姓軍職釣客,已遭中共扣留一個多月,無法返台。昨天(24日)陸方稱案情仍在核實中。今天(25日)中華民國陸委會指出,尚未收到陸方正式回應。
-
調查中共內幕多年 貝書穎:香港已現不祥之兆
2024-03-22 19:11:44曾經待在中國4年,有著多年調查經驗的美國資深媒體人貝書穎,已經常駐台灣將近2年。熱愛台灣的她,除了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也經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台灣的見聞。而她今天也在演講中分享自己對中共長年來的觀察,並表達對於香港局勢的擔憂。
-
台政論節目遭中共官媒盯梢 學者析中共政治任務
2024-06-26 21:18:33繼續來關注,中共企圖操弄台灣媒體,進行大外宣及資訊滲透,日前被曝光,有中共官媒記者盯梢台灣政論節目,引起台灣輿論關注和反彈。學者分析,中共對世界執行政治任務,包含報導資訊和情報資訊的不對稱,台灣如何反制,抓出檯面下是否有對價關係,去管制懲罰,可以搭配吹哨者誘因機制。
-
台代訓菲律賓海巡學官第4年 雙方研議常態合作
2024-05-14 20:05:37來看到,為了因應中共極權擴張,以及逐漸升高的軍事威脅,民主陣營紛紛加強合作。有平面媒體報導,中華民國海巡署為強化台菲雙方海事安全等合作,2020年起推動「台菲海巡合作備忘錄」,並且從2021年起,代訓菲律賓海巡署學官至今,雖然檯面上沒有正式合作關係,但檯面下互動頻繁。據了解,雙方正在研議逐步建立常態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