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困境中訪歐意在分化?專家:效應不長久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5 月 06 日訊】歐中關係緊張之際,中共黨魁習近平出訪歐洲,是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訪歐,有觀察人士發現,尤其出訪匈牙利和塞爾維亞,都是歐盟與非歐盟國家裡最親共的。專家表示,習近平對歐洲國家威逼利誘,希望能夠在歐洲找一個缺口,意在分化歐美關係,但效應不長久。

在歐洲與中國的貿易緊張態勢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中共黨魁習近平5月5日開始出訪歐洲。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鄭欽模:「匈牙利是歐盟國家裡面是最親中共的,特別是他的總理奧班,也是親中的。塞爾維亞是歐洲非歐盟國家裡面最親中的。這兩個國家都是中共在推動一帶一路的重點國家。」

但歐盟近期在貿易方面針對中國採取了一連串列動,不僅調查電動汽車的反補貼,甚至搜查了中國企業同方威視辦公室。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鄭欽模:「對中國來講,目前的這種所謂的產能過剩其實相當嚴重,就像日前布林肯提到的,中國的產能已經達到全世界需求的百分之百還超過,也就是說它註定是一個產能過剩的模式。世界的市場來應付中國的產能都不夠,何況各國自己都有自己的民主工業,所以這對全球貿易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中共與俄羅斯的勾結也引發關注。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鄭欽模: 「當初有一些人預估也可能他在歐洲出訪之前,普丁就有可能訪問中國。現在看到的是,普丁可能在習近平訪問歐盟之後,普丁才會訪問中國。但是你看到習近平跟普丁之間的會面已經超過四十幾次了,今年至少又有兩三次非常近身的眉來眼去,私下在建構合作無上限的各種合作的可能。不管習近平是不是真的按照普丁的步伐去走,但是實際上對於美國、歐洲、民主陣營來說,這個都是巨大的威脅。」

鄭欽模指出,三年疫情讓中國內需已經崩潰,所以他們只能寄希望產品外銷。但是疫情的衝擊讓歐洲的失業率也在攀升。而中國不斷協助俄羅斯軍工產業,推動戰爭發展的行為嚴重違反歐洲利益。所以這迫使歐洲領導人需要在國家安全和商業利益的矛盾衝突當中,選擇一個平衡點。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鄭欽模:「在開戰初期,俄羅斯在猛轟烏克蘭之下,不管是傳統的彈藥、重型的武器、還有精密的彈藥都非常的短缺,後來又發覺俄羅斯又重新獲得補給。其中在一些很關鍵的零組件或次要的軍工零元件上面,幾乎全部都是透過中國跟中亞的一些國家轉進來的。」

鄭政秉指出,中國扮演了推動俄烏戰爭和威脅整個歐洲的魔鬼角色,但歐洲最希望俄烏戰爭停止,重回和平狀態。但現實是,習近平跟普京之間的關係繼續提升,而馬克龍則是最積極要派兵到烏克蘭的歐盟領袖。

鄭欽模認為,中共支持哈瑪斯、伊朗,在臺灣海峽、南海甚至在印太地區進行擴張,對全球的地緣政治和國際經濟都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這樣一來,即便習近平非常努力地威脅利誘這些歐洲夥伴,中國與歐洲的關係不會得到實質的改善。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 宋風 駱亞 Tony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