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果農年逾70堅持學習 打造香甜榴槤蜜園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8 月 22 日訊】屏東一位果農,在一次機緣下吃到榴槤蜜冰淇淋,讓她印象深刻,於是加入產銷班,學習種起榴槤蜜。帶您看到,這位超過70歲的果農,是如何靠毅力,管理三分地的果園,並種出好吃的榴槤蜜?

    正值榴槤蜜盛產期,清晨一大早,詹月英就用長鐮刀採果,俐落的手法一點也不輸年輕人,70多歲的詹月英,一天還可以採上百斤,不管是果形筆直的白玉榴槤蜜,還是較圓潤的黃妃榴槤蜜,撥開果皮,個個厚實飽滿,香氣撲鼻而來。

    果農 詹月英:「白玉的肉比較薄,但是果粒比較多,如果是黃妃,它比較黃一些,肉比較厚。」

    種植榴槤蜜已有14年的詹月英說,榴槤蜜雖然少病蟲害,好照顧,但剛剛開始栽種時,也遇到一些挫折,等了6年,好不容易等到採收期,卻連續遇到3個颱風,100多棵的果樹,被折損到只剩下30幾棵,一年的收成全泡湯。

    果農 詹月英:「連續遇三個颱風,吹得整片地上東倒西歪,整個地上都是榴槤蜜,我看了心都在流血。」

    有了風災農損的經驗後,詹月英開始重視矮化修枝,也採用有 機栽種,不用化合肥料追求生長速度,希望能從友善土地做起。

    果農 詹月英:「用有機肥灑下去,全年只有一次,我們自己要吃的也好,或要種來賣人也好,我們就是要用同理心。」

    不僅修枝自己來,割草也難不倒她。

    為了行銷通路,詹月英還學習用手機做直播,自己上網賣起了榴槤蜜。

    果農 詹月英:「每一年採收,就是要行銷,如果只依賴批發市場,真的價錢很低,農民都是壓得死死的,所以我們就去學行銷,學手機拍攝,怎麼製作影片,不斷的學習,才有辦法, 人家說,你做什麼都是要有充電,你才有那個能量再放出去。」

    年逾70歲的詹月英,不僅自己種下滿園的榴槤蜜,更不受年齡的制約,努力學習,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她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金菊 台灣屏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