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失智先重視聽力!耳鳴、腦鳴、重聽是失智症警訊

預防失智先重視聽力!耳鳴、腦鳴、重聽是失智症警訊(首圖來源/Freepik)

文:林郁敏(NOW健康) 

夜深人靜時,常聽到「嗡嗡聲」嗎?分不清楚是從耳內還是腦內傳來?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和腦鳴本質雷同,都是由於神經受損造成神經的「異常放電」,一旦耳鳴遲遲不治療,恐逐漸演變惡化,甚至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耳鳴、腦鳴有何不同? 及早治療耳鳴助降低腦部退化風險


耳鳴和腦鳴搞不清楚?李宏信醫師表示,耳鳴通常是由內耳神經的異常放電所致,患者會感到耳朵嗡嗡響,或如雷聲般的鳴響,這是因神經傳導信號過程傳遞不穩定所致。臨床上,耳鳴的成因眾多,例如病毒感染、藥物副作用、噪音損害、壓力或頭部外傷等,以及血管病變都是引發神經萎縮退化的關鍵因素。


罹患耳鳴的高風險族群包含年長者,由於血管老化、彈力減退,血管中膽固醇沉澱造成阻塞,使內耳神經因缺血而退化或萎縮。此外,壓力大、睡眠不足等生活因素,也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血流不暢、內耳神經缺乏營養,進一步引發耳鳴或腦鳴的情況。若鳴聲尖銳且持續,更對患者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耳鳴除了對生活品質造成困擾之外,常與聽力下降並存,而聽力的衰退可能成為癡呆的前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聽力損失與失智症有密切關聯,若能及早治療耳鳴並預防重聽,將有助於降低腦部退化的風險。李宏信醫師分析,聽力衰退通常由高頻率聲,也就是高音區的聽力退化開始,因此當患者辨識高頻音衰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來確認並了解狀況。


改善血液循環通暢、活化神經細胞再生 防聽力與大腦退化


李宏信醫師強調,耳鳴與腦鳴在早期若及時治療,患者大多能獲得改善,在治療方面以藥物治療為主,可分為3大類:(1)改善內耳血液循環、打通血管阻塞的藥物;(2)血管擴張劑,可幫助血管擴張,避免內耳神經因缺血而導致營養不良;(3)神經活化劑,即為內耳神經補充營養及抗氧化劑,幫助其再生並恢復功能。


李宏信醫師說明,初期發病者通常需服藥2至3個月,而病程較長的患者則需耐心治療數月甚至半年以上。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耐心接受治療,也應注意日常保健,如避免壓力過大、過勞及睡眠不足等,同時保持規律作息,並留意補充內耳神經修復所需的營養,例如維生素B群、抗老化的維生素C和E等。


耳鳴不僅是聽力的問題,更可能演變成腦鳴,及腦部退化及萎縮進而失智症的發生,李宏信醫師提醒,當耳鳴聲持續加劇時,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建議,透過醫療的協助及預防性的治療,避免錯失治療良機,為未來的聽力健康和生活品質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