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機展聚焦AI應用 台創雙機構智能夾頭成助力

工具機展聚焦AI應用 台創雙機構智能夾頭成助力

【新唐人亞太台 2025 年 03 月 05 日訊】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今年邁入第三十屆,3日在台北登場。迎接時代潮流,今年聚焦AI與機器人、智慧製造以及節能永續。台灣精密氣動夾頭聯接裝置業者,也展示多項新技術,幫助機台在AI應用、節能減碳方面,能加速升級。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走過半個世紀,今年邁入第三十屆,規模盛大空前。一連六天,在台北三個展覽館同步登場,吸引超過1000家廠商、使用6100個攤位。開幕典禮上,美國、德國、瑞典駐台處長,產學研以及公會代表出席。顯示台灣工具機產業,在地緣政治下的優勢與競爭力。

中華民國總統 賴清德:「我們要進行國際的合作,然後把產業鏈供全球的供應鏈把它築起來。有助於台灣產業的發展,也有助於跟國際的合作,推升全球經濟進一步的繁榮發展。」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谷立言:「台灣是全球製造業強國,擁有完整的工具機生態系統,推動產業轉型為智慧化、永續生產。美國和台灣正在深化經濟聯繫,重點在於打造有彈性的供應鏈。」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 黃志芳:「對台灣工具機業者,當然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那當製造業再重新整合,重新打造的時候,新的需求、新的在地化的需求,就會不斷的出現。」

迎接時代潮流,今年主題訂為「Integrate to Innovate」(整合創新,智造未來),聚焦AI與機器人、智慧製造以及節能永續。

新唐人記者 李晶晶:「邁向智慧製造,無人工廠,讓機械手臂能夠精準的抓取,其中夾具就扮演了一個,取代人工操作的關鍵一環。」

科技公司董事長 林建池:「夾具就像是我們的手指一樣。不只單純夾東西,還要感測東西的這個溫度,以及它的力量。就可以達到這個智慧化生產的一個目標。」

除了智慧化,還要節能減碳。以往常見的氣動夾頭,都需要兩條管線,經由「開、關」兩個步驟來驅動。專研精密氣動夾頭聯接裝置、科技公司董事長林建池,開發出只要一條管線,就能運作。

科技公司董事長 林建池:「最早需要兩條氣管或是油管,現在簡化到一條就可以了。打開才會使用到氣壓源,夾頭的作動比之前節省了一半的這個能源。可以幫助現在節能減碳。甚至還要高出20%的這個夾持力出來。」

夾治具,是確保物件動態運作下,能夠穩定進行的關鍵。航太、醫療、半導體等加工,要求高精密度及高良率。林建池團隊進一步研發出雙機構智能夾頭,定位精度達2μm,使得工件能快速冷卻,減少製作時間。這項發明,獲得2023年台灣精品獎肯定,也是全球首創並取得發明專利。

科技公司董事長 林建池:「現在的加工尤其是航太,一些他們加工精度要求都滿高的。我們有特殊的螺旋形的這個冷卻水路,雷射金屬溶覆之後,其實它溫度都上千度,你一定要把它快速的降溫。連接到托盤,托盤的冷卻方式,還有固定工件的一個方式。有一定的Know-How在裡面。」

科技公司董事長 林建池: 「重複定位精度一樣可以在2μm以內。」

利用磁吸原理,把探頭與主體結合,減少損耗與浪費。林建池在精密氣動夾頭聯接裝置領域,深耕超過20年,也是全球第四家,能設計在2μm的精度下重複定位的工件定位系統。林建池以MIT為出發點,藉由夾治具,攜手台廠,共同壯大台灣工具機產業。

科技公司董事長 林建池:「就是在地化,整個技術支援會更好。我們成熟的這個技術支援,來幫客戶達到,它智慧化生產的一個績效。」

國際買主匯聚來台,看見台灣工具機的創新量能,Made In Taiwan的優異品質,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

 

採訪撰稿:李晶晶

攝影後製:陳輝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