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高血壓疾病!18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 722測量血壓

遠離高血壓疾病!18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 722測量血壓(首圖來源/Freepik)
文:吳思奕(NOW健康)
高血壓是普遍的慢性疾病,也是國人健康的「沉默殺手」。依據112年國人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10大死因中的第7位,影響國人心血管系統、腦部血管、腎臟等器官功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重大疾病。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18歲以上的國人應定期量血壓,並記錄「722」血壓值,持續追蹤自身血壓數據,才能遠離慢性疾病、保障健康。
掌握真實血壓 從居家「722」測量開始
為掌握真實的血壓狀況且避免發生白袍高血壓(在醫院量測血壓時,因面對穿著白袍的醫護人員而產生緊張的情緒,導致血壓升高)的情形,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中以722原則量測1次血壓。
▸7:連續7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
▸2:每次量2遍,取其平均值。
同時留意以下注意事項才能準確量測血壓值:
▸量血壓前:半小時前避免抽菸、飲食、洗澡、運動、喝酒、咖啡或茶,不憋尿,並於開始測量前5分鐘靜坐休息。
▸量血壓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壓脈帶的中心約與心臟水平對齊,鬆緊約可放入2隻指頭。雙腳平放、不要說話或移動。第1次量血壓時應左右手各量1次,之後用血壓較高那隻手來做為測量標的。
▸量血壓後: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確實記錄血壓數值,除可自我監測血壓變化外,亦可於就醫時供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情形,做為診斷的參考依據。
高血壓非老年人專屬 年輕族群也需注意
高血壓不是長者的專屬疾病!由於高血壓初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患者往往不舒服或到醫院量血壓時才發現已罹患高血壓或發生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等合併症。因此,需透過「定期測量」才能掌握自身血壓狀況。至於導致高血壓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吸菸、喝酒、缺乏適量運動、體重過重、攝取過多的鹽分等,國民健康署提醒,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做好個人及家人的血壓健康管理,才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相關新聞
-
注意這些徵象 預防『心血管疾病』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5)
2025-04-21 15:44:01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 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但是高明的醫師往往能從五官或人體特定部位能發現一些徵兆提高警 覺,作為預防的參考。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治療鼻子過敏的經驗。
-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平氣和養生飲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6)
2025-04-21 15:42:05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且治療效果很緩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心血管疾病之治療。
-
別被「沉默殺手」打敗!國健署籲國人定期量血壓預防
2023-05-16 12:47:05高血壓因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之共同危險因子,而被號稱為「沉默殺手」,依據110年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為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6位,且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及排行呈上升趨勢。
-
痛風發作後「這段期間內」要注意 中風、心臟病風險增
2022-09-13 13:59:47當痛風發作時,關節疼痛常令人難以忍受。但根據英國的1項研究表示,痛風發作後2個月內,還會使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增加1倍;即使在痛風發作後的3到4個月內,這種風險也會持續上升,不過上升的幅度比較低,但仍比平時高出約1.5倍;在4個多月之後,則沒有發現有這樣的風險。該研究刊登在《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醫學會雜誌)。
-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平氣和養生飲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6)預告
2025-04-21 15:42:21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且治療效果很緩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心血管疾病之治療。
-
注意這些徵象 預防『心血管疾病』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5)預告
2025-04-21 15:45:11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 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但是高明的醫師往往能從五官或人體特定部位能發現一些徵兆提高警 覺,作為預防的參考。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治療鼻子過敏的經驗。
-
注意!高血壓自行停藥恐傷全身
2018-05-10 13:32:31台灣高血壓患者眾多,但規律用藥的比率仍有待加強。許多高血壓患者直到感覺頭痛、不舒服才服用降血壓藥物,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警告,長期高血壓控制不良,全身器官都可能出問題,甚至引發致命危機。
-
高血壓能不能治癒?關鍵不在醫生 |談古論今話中醫(47)
2016-01-14 15:08:01身心健康、情緒穩定是病症的良藥。
-
冬天溫差大 血壓保養讓你早知道
2010-12-13 22:05:01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天氣轉冷,早晚溫差變化相當大,這時血管容易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血液循環變差,而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醫師認為:平日就應該做好自我保養的工作,這樣就會有助於減少患病及復發的機會,但主要仍應針對危險因子來預防最為有效。
-
降低心血管疾病 這樣吃就對了 |談古論今話中醫(216)
2015-12-30 11:31:23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1.年齡、性別 2.糖尿病 3.高膽固醇血症 4.吸菸及二手菸.......本集為您特別推薦的食物及正確吃法。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
2025-04-01 14:35:00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心血管病患急診倍增 牢記FAST救命口訣
2017-02-10 21:17:12寒流報到,受低溫影響,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平日增加了約二成,另外像心肌梗塞、腦中風患者也有明顯增加趨勢。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牢記「FAST」口訣,避免錯失搶救的黃金三小時。
-
中醫輔助治療高血壓 按壓穴位可緩解控制
2018-09-25 15:15:39治療高血壓,目前只能以藥物控制,許多民眾擔心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會有副作用,因而轉求中醫治療。中醫如何輔助降血壓?中西醫共治,病人怎麼做能確保安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佩青表示,高血壓是西醫的病名,中醫古籍沒有「高血壓」這樣的病名,也因為高血壓初期大部分沒有症狀,到比較嚴重產生症狀時,類似的病名,如:眩暈、頭風、中風、風眩,所以高血壓的判別標準還是以西醫的為主。
-
年輕多運動存「腦」本 預防失智要趁早
2018-04-11 16:59:49據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患者,專家指出,定期運動、腦部訓練、參與社交活動等,便能有機會抑制認知功能障礙;如果天天做有氧運動,腦部海馬迴體積會增厚,可有效延緩認知功能障礙問題。
-
定期量血壓 健康自我管控
2011-08-05 21:51:12子女照顧父親健康,醫療產品也成為父親節的熱門商品。而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在家裡可以利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保持量血壓的好習慣。另外醫師呼籲,電子血壓計只能提供民眾做數值的參考,要確定診斷的結果,還是要詢問醫師。
-
定期量血壓 健康自我管控
2011-08-09 22:34:30子女照顧家中長輩的健康,讓醫療產品成為最近的熱門商品。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在家裡可以利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保持量血壓的好習慣。另外醫師呼籲,電子血壓計只能提供民眾做數值的參考,要確定診斷的結果,還是要詢問醫師。
-
『高血壓防治』 中醫降血壓妙招 | 談古論今話中醫(569)
2025-04-18 15:16:28高血壓患者平常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的症狀,所以高血壓有「隱形殺手」的稱號,但高血壓 卻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及腎臟病等疾病的危險因子,所以高血壓的防治必須非常重視。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吳東益醫師來談談高血壓的防治。
-
『告別高血壓』中醫從根本調養 | 談古論今話中醫(525)
2025-04-17 10:41:22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
香蕉花能預防中風及高血壓?營養師專業解答破除謠言
2021-01-25 18:50:57最近香蕉盛產,價格便宜,中南部菜市場甚至出現1斤5元超低價,部分網友則貼文讚許香蕉好處多多,而香蕉花更具有預防中風及高血壓等功效。食藥署提醒,香蕉花仍屬食品,不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
-
睡前滑手機擾睡眠 恐增中風、罹癌風險
2019-04-02 21:43:03健康消息,睡覺前喜歡滑手機嗎?最新研究發現,手機光源直射眼睛,會影響褪黑激素。打亂睡眠周期,不只容易焦慮,也增加罹患高血壓、中風,甚至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建議睡前1小時,最好不要滑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