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擔心新生兒投保遭拒延遲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說重話

家長擔心新生兒投保遭拒延遲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說重話(首圖來源/Freepik)
文:陳如頤(NOW健康)
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不易發現,延遲診斷可能造成嚴重後果。113年新生兒篩檢率超過99%,檢測出3,340例異常,以蠶豆症為大宗(約9成)。國健署呼籲,為免錯失治療良機,家長應讓寶寶在出生滿48小時後接受篩檢,勿因保險考量而延遲或拒絕。
政府補助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 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由於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症狀通常不明顯,在嬰兒階段很難從外表察覺,一旦出現症狀時,可能已經對神經與身體造成永久的損害,即使對於完全沒有任何遺傳疾病家族史的家庭而言,及時接受篩檢,仍是寶寶健康的第1道防線。
政府補助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簡稱新生兒篩檢),只要出生滿2天,由醫院內專業人員採取微量腳跟血,就可以完成21項疾病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並不等於罹患該項疾病,必須在接獲通知時,儘早讓寶寶至確診醫院做進一步確認檢查,以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
依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每年新生兒篩檢率達99%以上,113年發現異常個案數3,340人,其中以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個案最多,有2,958人,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
這項疾病主要是寶寶體內紅血球之葡萄糖新陳代謝發生異常,患有此病症的寶寶在接觸某些食物或藥物時,如:吃蠶豆、接觸萘丸(臭丸)、擦紫藥水,服用磺胺劑及解熱鎮痛劑等,常容易造成急性溶血性貧血,如未及時處理會導致核黃疸、智能障礙,甚至有生命危險。
透過新生兒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並妥適治療,接下來在生活中,只須注意遠離特定發病物質,健康就能與一般常人無異。
保險業務員不得為招攬保險 建議或勸誘家長不進行或延後新生兒篩檢
近來有相關報導,部分保險業務員為招攬保險,建議家長延後新生兒出生48小時應進行的新生兒篩檢,導致民眾拒檢而延誤診斷,嚴重影響寶寶健康。
事實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早在101年就曾經發函,並於114年3月28日再次周知各保險公會,重申保險業辦理新生兒投保業務時,契約條款應明訂衛生福利部公告之遺傳性疾病之新生兒篩檢項目之相關疾病排除等待期規範。
新生兒篩檢非健康檢查,以要保書通知事項為准,不得另製作問卷詢問保戶,如獲知篩檢結果陽性者,仍應視個別狀況為適當處理方式,不宜逕行拒保。
保險業務員於招攬保險業務時,亦不得有為招攬保險目的建議或勸誘家長不進行或延後新生兒篩檢之不當行為。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家長及早讓孩子接受新生兒篩檢,如有健康問題,才能掌握治療黃金期,減少對寶寶的傷害,切勿被不正確的觀念誤導,造成無法挽回之遺憾。
相關新聞
-
6大預防蠶豆症發作事項1次看!早期胚胎篩檢可避免遺傳給下一代
2023-10-04 20:11:56蠶豆症正式名稱為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鹽脫氫脢缺乏症),一旦食用或接觸到某些成分或物品,如:蠶豆、樟腦丸、紫藥水、黃胺劑、解熱鎮痛劑及氧化性藥物,就會造成體內紅血球破裂,造成人體溶血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身體組織缺氧壞死,危及性命。
-
銀髮族動起來!國健署設計健康操
2016-12-14 21:42:56歡迎回來。高齡化社會來臨,國健署特別設計高齡健康操,要讓銀髮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確、安全的姿勢做運動,加強長者的肌耐力,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現在就透過鏡頭一起動一動。
-
最新飲食指南出爐 3大修正重點報你知
2018-03-15 15:00:11最新飲食指南出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培養民眾建立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國健署發現,國人普遍蔬菜、水果吃太少,蛋白質、澱粉常過量,飲食型態可說普遍未達均衡飲食標準,希望民眾均衡飲食才能更健康。
-
南北潤餅作法差異大!吃1份潤餅熱量要慢跑2小時消耗
2023-03-31 14:10:25國健署提醒,若將潤餅當作正餐,食用時記得把餐點中的主食、肉類及油脂類減量,並搭配「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概念,適時補充水果及乳品類,才能滿足一天所需的營養喔!
-
青年罹癌占總數10%!這三種癌症最多人得
2019-04-11 21:40:43老年人才會得癌症嗎?根據國健署統計,平均每10名癌症患者,就有一名是20歲─44歲的青年,發病前3名,女性乳癌、甲狀腺癌、大腸癌,還有台灣新國病肺癌,年輕人罹患數也上升,醫師建議不分年齡,民眾該養成定期健檢習慣,避免疾病找上門還不自知。
-
九層塔含丁香酚與黃樟素恐致癌?專家:不可能!
2019-12-10 17:41:00不斷有網路謠言傳,九層塔含有致癌物質最好不要吃,讓多數民眾惶恐不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布正確訊息,九層塔含有的丁香酚與黃樟素,雖然分別被歸類於第3級與第2級致癌物,但目前人類致癌證據不足。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也認為,吃九層塔不會讓人得癌症,民眾可以放心吃不需過於憂慮。
-
抗癌3箭!改變生活降低罹癌風險
2019-01-23 17:43:43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無分窮貴,都有罹癌可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健康生活、抗癌「3支箭」即「我願意戒除抽菸、喝酒、嚼檳榔」、「我符合篩檢資格,我願意4癌篩檢全壘打」、「假如我是癌症病人,我願意接受治療」,希望全民免於癌症威脅。
-
活著就要動 國健署傳授防老29招
2017-12-15 15:31:48吃飯也可以做運動!國民健康署首度出版長者「動動生活」手冊,傳授29個預防退化動作,其中一項就是吃飯運動,用餐前,將菜放在比手伸直再遠一點的距離,夾菜時,手向前伸直,這動作維持10至30秒,就可以培養身體柔軟度,訓練身體與手臂肌肉力量。
-
冬至吃湯圓 關鍵湯底讓你安心吃不怕胖
2019-12-29 15:46:41冬至來碗熱騰騰的湯圓,就跟新年年糕、上元節元宵、寒食清明節潤餅、端午節粽子一樣,是國人每年不能免俗總要吃上幾口的「經典傳統美食」!但闔家團聚享湯圓之餘,也要注意湯圓雖看似小巧可愛,熱量可不低,又多含高量脂肪及糖分,品嚐時應該適時適量,國健署提醒民眾吃湯圓時應注意熱量標示、減量代換、與天然食材搭配等健康原則,就能「聰明吃湯圓、健康又團圓」。
-
食道癌好發50歲以上男性 出現吞嚥困難往往已是中晚期
2023-07-21 19:33:58有1位60歲男性,有吸菸,喝酒習慣,因吞嚥困難、甚至咳嗽中帶血,檢查後才發現是食道癌,且已走入晚期。依國健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到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
每31分鐘就有1人罹腸癌 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及早揪息肉
2023-03-16 19:24:53大腸癌在近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根據國健署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在防治上較為艱困的原因是早期大腸癌幾乎無症狀,國健署提醒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前往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找出藏在大腸中的息肉,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
全台急凍!寒流來襲如何保暖?國健署提8大要領1次看
2023-11-17 12:52:43今年入秋以來首波冷寒來襲!根據中央氣象署的天氣預報指出,今(17)日大陸強烈冷氣團南下,波冷空氣屬乾冷性質,全台各地皆為多雲到晴的好天氣,北台灣及東部整天偏冷,其他地區早晚偏冷,日夜溫差大。
-
液體OK繃購買前注意!勿塗身體這部位、蠶豆症別用
2023-09-07 19:01:32被喻為「醫用3秒膠」的液體OK繃,可在傷口形成保護膜,防水、避免病菌侵入皮膚,已成家庭常備藥品,不過,食藥署提醒,液體絆創膏大都含有樟腦,蠶豆症患者塗抹之後,可能引發「溶血反應」。此外,不宜使用於眼、鼻、黏膜及皮膚敏感等部位,以免造成過敏反應。
-
國人不健康生存年數創新高 國健署:平均壽命增加有關
2020-06-29 18:42:36由於醫藥發達,加上重視養生的習慣,國人平均壽命逐年增加,但許多老年人因病臥床、行動受限,而活得不開心。衛福部最新「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統計發現,「不健康生存年數」達8.41年,創下歷史紀錄。
-
秋老虎發威氣溫居高不下!遠離熱傷害「藥」特別小心
2023-09-21 21:59:25「秋老虎」比喻立秋後仍然炎熱的天氣,近期氣溫飆破35℃高溫的情形,在高氣溫、高濕度的環境下,當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或體內缺水而導致排汗散熱不足,會讓體感溫度隨著上升。若有服用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藥物的民眾,此類藥物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的功能,進而增加熱傷害發生的機會。
-
認識失智症!現在就是最佳時刻 出現10大前兆及早警覺
2023-09-21 21:56:24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亦快速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臺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且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增加呈現倍增之趨勢,國民健康署持續推廣失智友善社會,期望民眾一起為失智者及其家庭注入關懷,「共伴」支持、友善接納融入社會!
-
夏季熱浪來襲!熱傷害以中暑最嚴重 這類型恐危及生命
2023-06-30 12:38:35高溫潮濕,小心熱浪傷人。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今年(112)年6月1日至28日,累積488人次因熱傷害就醫,遠高於去年6月280人次;而28日就有17人因為熱傷害就醫。常見熱傷害為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最為嚴重,提醒如果出現身體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皮膚發紅且乾燥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儘速至陰涼處休息,去除衣物,用溫水擦拭或風扇冷卻體溫。
-
端午節吃粽無負擔 法餐主廚傳授創意新吃法
2023-06-16 23:00:44下星期6月22日就是黃曆五月五端午節了,許多朋友期待享用各種美味的粽子。一般粽子比較油膩、容易發胖,該怎麼吃比較健康?台灣的國民健康署邀請健康主廚,傳授大家透過簡單步驟,讓肉粽變身為爽口又少負擔的創意料理。
-
年菜攝取不過量!遵照餐盤6口訣 把關營養均衡
2024-01-29 21:35:51歲末年終之際,加上黃曆新年將至,民眾面對圍爐火鍋、滿桌年菜常擔心吃太多有罪惡感!為幫助大家吃美食時又能不過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活用「我的餐盤」6口訣,教導大家利用餐盤調整6大類食物份量與比例,安心享用美食,不怕體重失控。
-
大腸癌連9年癌症榜首 每日應三蔬二果
2017-05-09 22:09:36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連續9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冠軍,營養師表示,每人每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2份水果,現代人連一半都沒達到,怎麼吃才健康,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