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精神科
-
明明沒地震卻感覺在搖?假性地震症候群7症狀勿輕忽
2024-04-24 17:38:11前天晚上至今天清晨,餘震不斷,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統計,22日17時8分至今(24)日上午11時,累積發生115起地震,規模6至7地震共有2次、規模5至6則多達26次,最大規模達6.3,不少民眾驚呼,這次搖最久,感覺整天都在晃,到最後已經分不清楚是真搖、還是心理作用。精神科醫師提醒,如果持續出現類似狀況,就可能罹患「假性地震症候群」。
-
炎熱更厭世!研究:年均溫逾23度 罹重度憂鬱風險漸增
2023-06-28 19:49:34愈炎熱愈厭世?過去我們多認為寒冷的冬季因日照短,以及秋冬交替,轉涼時分,容易引發憂鬱情緒;然炎熱、日照長的冬季也有可能讓人更憂鬱。日前國衛院與台灣大學醫學院合作的研究指出,人類最適合生活的年均溫為攝氏20到23度,如超過這溫度,每多1度,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略有上升。不僅台灣的時序進入夏季,世界各國多發生氣候變遷引發的高溫炎熱天氣,引發全球人類的「厭世」危機!
-
《怒嗆人生》何謂路怒症?握方向盤秒變個人背後真相
2023-05-05 19:35:28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路怒症是指在駕駛時因交通狀況、其他駕駛者的行為等因素而產生的憤怒、焦慮和不耐煩等情緒,進而影響駕駛行為和安全。
-
確診者罹患「長新冠」疲倦上身 別輕忽染疫身心後遺症
2022-05-27 21:00:13此波Omicron本土疫情已有逾百萬人染疫,雖說絕大部分為輕症,但臨床發現有43%的確診者罹患「長新冠」,影響身心狀況,造成疲倦上身,且飽受注意力變差、睡眠障礙等困擾。
-
半導體工程師忘東忘西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作祟
2022-04-14 16:02:1224歲史姓女子是半導體工程師,雖聰明卻忘東忘西,做事3分鐘熱度,有次工作不小心將上百萬元光罩弄破,就醫後發現罹患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接受治療後才改善。
-
痛不欲生又非「無病呻吟」 竟是心因精神性疼痛症
2021-12-22 18:56:15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指出,分析個案對疼痛的描述與器官疼痛不同,檢查也無發現組織、神經的受損,各項檢查均正常,可推斷為「心因精神性疼痛症」。
-
疫情爆發職涯遇困焦慮上身 精神科醫師提6招自救
2021-09-10 21:59:02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門診觀察發現,近來求診的年輕族群大多20至40歲,較以往約增加3成,多是因職場相關問題困擾而焦慮失眠。
-
「可以讓我再抱抱她嗎?」令人鼻酸 專家憂PTSD照護
2021-04-07 16:55:45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出軌意外,造成嚴重傷亡,電視新聞節目持續播放令人鼻酸的場景,精神科醫師提醒,有憂鬱傾向的民眾最近應該避免接觸這類讓人感傷的訊息,生還者與救災人員則應多做預防,以免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
53歲男離婚後性情大變!醫生:躁鬱症作祟
2021-03-05 14:51:2753歲的程先生日前剛跟妻子離婚,一開始呈現情緒低落、食慾差、失眠的症狀,兩週後突然出現180度大轉變,情緒高昂且有自信,開始瘋狂購物刷爆信用卡,甚至精神奕奕連續五天都不用睡覺,就醫確診為雙相情緒障礙的躁症。
-
難治型憂鬱症吃藥也難解?非侵入性治療或減輕症狀
2021-01-28 13:58:59有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女性,雖曾嘗試過多種抗憂鬱劑的治療,但仍無法改善負面想法和自殺意念,甚至嚴重到無法到學校上課。經臨床醫師建議後,病人在接受10次的「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治療,明顯減少負面想法,且自殺意念也消除,更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病人在治療後也順利恢復過往的學校生活。
-
遇人生重大變故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不容忽視
2020-10-28 18:26:17寵物陪伴帶來人生很多色彩,很多人都把寵物當作家人看待,但寵物離世時,飼主渡過傷痛需要和緩過程,一切都急不來。1名35歲已婚女性,婚前就養了1隻狗,某天帶著愛犬到溪邊玩耍,因狗狗老化視力不佳,導致落水無法搶救回生命,個案也差點溺水,個案回家不斷責備自己心情鬱悶,就醫確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
連續4天零確診 居家隔離個案全數歸零!
2020-05-25 14:19:22台灣繼續「加零」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無新增病例,其中441例確診,已連4天零確診,連續43天沒有本土出現;居家隔離人數也正式歸零。指揮中心宣布「探病」再放寬中。
-
防疫期間少出門 每30分鐘起身走走可遠離憂鬱
2020-04-01 14:50:48兒童清明連假即將展開,但在防疫時期,不出門旅遊似乎是較好的選擇,相對孩子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可能增加,可是最好每隔30分鐘一定要站起來活動活動!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也會提高罹患憂鬱風險。
-
憂心疫情發展焦慮上身 恐造成免疫力下降
2020-02-19 14:03:27中共肺炎疫情越演越烈,台灣也出現第1例死亡個案,消息公布後,藥局外面排隊購買口罩的人潮更多,許多人惶惶不安,擔心被感染,甚至影響睡眠。
-
選舉後症候群 憂鬱與焦慮需要時間調適
2020-01-13 21:36:00經歷4年1次的總統大選,選前很多人都會為了實現自己理念,投入相關活動,觀看大量討論資訊,然而結果不可能全部人滿意,接受需要一段時間,可能出現憂慮、焦慮等情緒,假使壓力太大,也有引發生理不適機會,精神科醫師建議,如果發現情緒難以控制,最好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必要時最好就醫。
-
發燒一定感冒引起?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心因性發燒
2019-12-30 19:07:32只要聽到發燒,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感冒,當免疫細胞對抗來微生物時,身體大多會拉高體溫,然而發燒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醫院心遼內科部長岡孝和提醒,心理壓力也會引起發燒,不但退燒藥效果不顯著,也可能伴隨著倦怠、頭痛、腹痛,想要緩解環境改善是關鍵。
-
靠吃糖改善憂鬱恐成癮 這些天然食物可緩解情緒低迷
2019-12-23 18:59:12邁入2019年的尾聲,加上近期天氣寒冷,和朋友相約吃火鍋、公司尾牙等大小聚餐不斷?千萬別仗勢年輕而「百無禁忌」的吃!過量加工食品或高糖、高脂肪除了會增加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也和憂鬱情緒有關聯!根據1份2019年10月發表於線上《PLOS ONE》的研究指出,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增加水果、蔬菜、魚和橄欖油的攝取量可以改善年輕人的憂鬱症狀。
-
甩開憂鬱焦慮迎接正能量 從感謝開始
2019-11-22 18:25:01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1首《感恩的心》曲調歷久彌新,迄今還名列KTV排行榜中,事實上,常懷著感恩之心能讓自己遠離憂鬱,增加正能量。國外1項研究發現,經常感恩有助於擺脫壞情緒,甚至對大腦有長遠的影響,建議有情緒困擾的人能多多感謝周遭的人事物。
-
寂寞恐加重病情 研究:心臟病患者孤單住院死亡率高
2019-11-08 18:22:10孤獨且缺乏社交的人生,除了對心理健康不利之外,也會連帶影響身體健康及導致死亡。新的研究發現,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1個人孤單的住院,死亡機率會比仍保持社交的人更高,研究刊登在《心臟雜誌》(Heart)。
-
總覺食物不夠鹹?當心高鹽飲食可能誘發失智
2019-11-05 19:07:48飲食口味太鹹容易高血壓,甚至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現在有1項新的研究表示,重口味飲食可能破壞體內TAU蛋白的濃度,造成認知能力下降。TAU蛋白不正常的累積,正是阿茲海默症病患重要特徵之一,研究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
-
兒童注意力團體職能治療 讓孩子從遊戲中學會專注
2019-11-04 18:57:29導演札維耶•多藍執導的《親愛媽咪Mommy》榮獲2014年坎城影展評審團獎,劇中單身母親含辛茹苦撫養患有過動症的15歲兒子,描述成長過程中孩子情緒失控時的暴力傾向、無法適應新環境的自卑,使母親在照顧上面臨到挫折與挑戰,和社會大眾異樣的眼光,讓母子倆都過著身心俱疲的生活,其實這些煩惱也是過動症孩子家庭中經常面臨的問題。
-
直升機父母出現這些症狀 恐憂鬱上身!
2019-10-30 17:12:28有1名51歲男性高階主管,近1年來總是憂鬱、提不起勁、胃口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慮等情形愈趨嚴重,工作常出錯,在妻子陪同下前來就診。問診得知其21歲兒子不適應對外的世界,只喜歡上網宅在家,生活作息混亂,目前大學休學中。
-
憂鬱人口比想像中更多 您也是其中之一嗎?
2019-10-23 18:36:42你快樂嗎?其實,憂鬱的人口比想像中更多,台灣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的8.9%,有200萬人符合憂鬱症狀,絕大部分憂鬱患者擔心自己被貼上標籤,或有藥物副作用而逃避就醫。專家建議,如果發現自己有憂鬱傾向,可透過非藥物方式調整情緒,有機會跳出憂鬱漩渦。
-
以樂觀態度生活 不只心情好身體也更健康
2019-10-09 15:01:28樂觀的生活態度不僅讓人感到快樂,1項新的研究指出,樂觀的態度可能還可以預防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早死等的風險,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
-
「自我沉默型」女性 負面影響可能不只心理
2019-10-04 13:54:36你是否很少對身邊的人表示憤怒?或者很難在人際關係中暴露負面情緒?如果是的話要小心了!在1項新的研究中發現,個性壓抑的女性可能更容易罹患中風。在1項針對40至60歲的女性研究中發現,屬於「自我沉默」類型的女性,患頸動脈斑塊的風險會增加,研究結論公布在北美更年期協會年會。
-
記憶力退化就是失智症?醫:可能只是「假性的」
2019-10-04 13:52:28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近年失智症在台灣越來越受到重視,國人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專注力與記憶力有沒有退化的跡象,擔心自己是不是得到了失智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鄭勝允指出,自覺專注力或是記憶力退化的患者,只有少數人真的落入了失智症的範疇,而其他大多數患者其實只是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
-
痛失伴侶恐陷入憂鬱 寵物或可改變負面情緒
2019-10-02 17:04:17失去親人是人一生中重大壓力來源之一,但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認為,飼養毛茸茸的寵物或許可以幫助減輕痛苦,研究刊登在《老年學家期刊》(The Gerontologist)。
-
10歲常打電玩社交能力差 女孩影響更勝男孩
2019-08-16 18:56:33暑假過了一半,孩子除了參加營隊、補習、旅遊外,是否也因通融讓孩子大大增加打電玩的時間?根據1篇2019年4月發表於《兒童發展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孩子花太多時間在電玩上將影響其社交能力,尤其10歲時經常打電玩的女孩,其社交能力到了12歲時將比不常玩的女孩低。
-
無辣不歡者注意 吃太辣可能記憶力變差
2019-08-05 16:12:18許多人不辣不歡,餐餐都要配辣椒才覺得下飯,過去有研究表示,吃辣椒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但現在研究卻認為,辣椒吃過量,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相對失智風險也會提高。
-
6招面對憂鬱病患 避免親友同陷低潮風暴
2019-05-22 14:30:10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觀察,發現憂鬱症首次就診個案之中,約半數會有親友陪同,而他們大多不知該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且生活重心會擺在個案身上而忽略自己或旁人需求,情緒與氣氛也會隨病人起伏,因此當1人陷入憂鬱,周邊親友的生活也會一起陷入混亂。
-
老年人養成運動習慣 體能提升健康加分
2018-07-17 15:45:36近幾年來桌遊越來越夯,不少學生投入其中,事實上桌遊也可提高老年人的運動意願和他人互動的機率,歐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改良過的大型桌遊有助於減少老年人的死亡率和改善生活品質。
-
遇生命重大事故.傷害 當心罹患PTSD
2018-05-09 17:02:31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當親身經歷、目睹到威脅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出現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並符合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之症狀,且時間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
-
「繭居族」足不出戶 從小拒學恐帶來隱憂
2018-04-12 16:31:18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嵐婷指出,志杰有「社會退縮(social withdrawal)」的狀況,是所謂的「繭居族」(日語:引きこもり;英語:Hikikomori),與外界全然隔絕。他們幾乎整天窩在家裡,與社會疏離,出門也只是去便利商店或超市,更嚴重者,連家門都不出,甚至有連房門都不出的,與家人溝通只透過傳遞紙條。
-
衛生紙搶購如滾雪球 4大心理因素你是哪一種
2018-03-16 17:11:16國人搶購衛生紙,居然登上國際媒體,引起不少爭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沈孟筑列出了4大原因,其中以「從眾效應」行為影響最大,在團體的影響下,個人對於自己原來的觀點、行為,產生了懷疑,因此,當大多數人搶購某項商品時,自己如果沒有參與其中,就會引發「別人有,我沒有」的焦慮感,而加入搶購行列。
-
親戚密集關心 精神科門診新年增3成
2018-02-05 16:40:22有些人一想到回家要面對親朋好友們的逼問,就開心不起來。有些媳婦回想起過去在婆家不愉快的情景,更是內心憂鬱,精神科醫師統計,每年過年後精神科門診量總是增加2、3成。
-
老人家囤積雜物 可能是憂鬱警訊
2018-01-23 15:40:42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研究發現,鄰里好友的凝聚力,可減少長者憂鬱的風險。和一般民眾相較,有憂鬱傾向的長者容易「自我忽略」,例如:囤積雜物、個人衛生不佳,但鄰里之間如有較強的凝聚力,相互幫助,就可降低「自我忽略」,進而遠離憂鬱。
-
正確對待憂鬱症 健康1+1(第2季13)
2015-08-20 14:45:36在美國大約9.5%的成年人患有憂鬱症。可見憂鬱症在現代生活中非常常見。臺灣精神科專科周明輝醫師為我們詳細介紹如何診斷及正確對待憂鬱症。
-
伊波拉虛驚! 謊報男轉精神科治療
2014-12-07 21:23:15高雄榮總收治了一名19歲男子,因為自稱是伊波拉病例,引起軒然大波,在確認沒有出國記錄,檢體呈陰性反應後,已排除是感染伊波拉病毒。目前這名男子經高雄榮總精神科鑑定,長期有行為異常的狀況,家屬決定將他留院,轉精神科治療。
-
陳水扁罹重度憂鬱 北榮建議轉院治療
2012-10-05 21:03:04新聞頭條,首先來關心,前總統陳水扁的健康狀況。住進台北榮總戒護就醫第15天,上午榮總及北監聯合召開記者會,說明陳水扁病情。榮總醫師表示,經診斷後確認 陳水扁沒有中風或失智的情況,但是患有重度憂鬱症,考量到醫病關係,建議陳水扁轉院並接受精神專科治療。北監表示,會同榮總討論後,再進一步評估是否做出轉院決定。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