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國經濟
-
中共大興地方建設 效益不彰 恐成一場空?
2023-02-07 17:32:592022年以來,中共當局加快發行專項債的速度,將投資重點轉向基建領域,我們請教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教授,您怎麼觀察當局大舉投資基建,能否拉抬中國經濟?之前您也提到多次地方政府財務問題,鉅額投資基建,龐大的地方債壓力,是否可能引爆債務危機?
-
美國擴大電動車減稅 特斯拉、通用、福特等受惠|財經100秒
2023-02-04 20:17:55美國財政部3日從寬開放各式電動休旅車補助資格,使更多特斯拉、通用、福特和其他品牌的電動車,能獲得最高7,500美元稅負抵免的請領資格,包括特斯拉 Model Y等引發爭議的幾款電動車,將全部被認可為休旅車。
-
IMF促北京改革 否則經濟成長將長期低於4%
2023-02-04 17:52:56國際貨幣基金(IMF)官員敦促中國採取重大的經濟結構改革,確保民營和國有企業有公平的競爭環境,並示警若不改革,估計今後5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將低於4%。
-
中國經濟復甦?日媒:勿忽視政策性景氣衰退
2023-02-03 20:15:24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上調中國經濟展望,表示隨著經濟重啟,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上升到5.2%。不過,日本經濟新聞今天發表文章,標題直接提出疑問,「中國經濟真的復甦了嗎?」。報導指出,在疫情爆發之前,中國經濟本來就存在的問題,根本沒有改變。其中最糟糕的,是佔中國GDP高達30%的房地產市場,不只陷入低迷,還處處藏有財務地雷。除此之外,日本經濟新聞提醒,必須警惕中國因為政策引起的景氣衰退,因為中共撤換了包括劉鶴在內的改革派經濟專家。報導直言,對中國期望過高很危險。
-
中共數據造假嚴重 IMF中國GDP預測恐失準
2023-02-03 17:15:59IMF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測至5.2%,不過,在全球需求降溫下,中國出口動能減弱,同時,內部還有供應鏈、房地產危機問題,我們請教台大經濟系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家忠教授,就您觀察IMF的預估是否會過度樂觀?
-
德媒:中國盛世已過去 GDP年增2%~3%成常態
2023-01-30 17:06:37不只中國半導體產業困難重重,總體經濟也面臨挑戰。德國電視台NTV的標題寫道,「中國盛世一去不返」,文章指出,中國經濟正以數十年最慢速度成長,與其說是嚴重危機的展現,不如說是一種新常態,並寫到「共產黨領導層幾乎可以隨意『變出』成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分析,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年代肯定已成過去,未來GDP年增率也只會維持2%到3%。
-
受疫情重創 中國餐飲業者:解封也沒錢復業
2023-01-26 20:35:44中國三年疫情導致大量商鋪倒閉,餐飲業首當其衝,不少餐飲店關門倒閉,儘管放寬防疫措施,但業者表示根本沒有資金重新復業。
-
看淡前景潤之大吉 中國諮詢移民者大增
2023-01-22 15:27:40從動輒封城的恐懼、到經商環境的艱困,再到政治氣氛的高壓,乃至於個人前途的迷茫,中國的不少中產階級2022年興起了「潤」到國外的念頭,讓中國內外的移民業者諮詢量大增。
-
中國經濟堪憂 重量級經濟學者示警兩大危機
2023-01-19 20:25:59中共解封,市場關注中國經濟是否將反彈,知名經濟學家羅奇一改過往對中國經濟的樂觀態度,他指出有兩大關鍵原因,讓他對中國經濟前景變得消極,中國的整體勞動力持續減少,難以在短期內解決,甚至可能是長達25年的危機,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生產力的前景也相當糟糕,會拖累經濟成長的力道。至於解封能否提振下半年的經濟表現,羅奇認為,只能算是週期性反彈,並非長久改善經濟狀態。
-
不看好大陸經濟 重量級經濟學者點出兩大隱憂
2023-01-19 17:34:36中共解封,市場關注中國經濟是否將反彈,知名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一改過往對中國經濟的樂觀態度,他指出有兩大關鍵原因,讓他對中國經濟前景變得消極,中國的整體勞動力持續減少,難以在短期內解決,甚至可能是長達25年的危機,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生產力的前景也相當糟糕,會拖累經濟成長的力道。至於解封能否提振下半年的經濟表現,羅奇認為,只能算是週期性反彈,並非長久改善經濟狀態。
-
中國人口惡化紅利退 專家看產業發展台商挑戰
2023-01-18 17:19:44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末全國人口為14億1175萬人,比上一年減少85萬人,是61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我們請教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教授,您怎麼觀察這份數據,所釋放出的訊息?有評論認為,中國正面臨難以想像的人口危機,哪些產業會最先受到影響?在中國的台商經營將面臨哪些挑戰?
-
中共吐露人口負成長 經濟與糧食危機突顯
2023-01-18 12:51:24中共當局17日指出,中國人口在2022年出現負增長。這世中共前黨魁毛澤東發動「大躍進」,導致大饑荒以來,中共首次承認人口負增長。人口出生率每千人僅6.77,更創1949年以來最低。分析指出,中共官方數據一直造假,但疫情以來死亡人數巨大,在數據上做手腳都做不出正增長;人口危機將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糧食、社會結構等問題。
-
中國經濟慘淡 劉鶴喊外商是共同富裕發動機
2023-01-18 07:05:19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7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講話,他喊出,外商是中共「共同富裕」的發動機,言談中,也透露中國經濟慘淡。
-
中共公布去年GDP剩3% 1970年以來次低
2023-01-17 21:18:05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中國GDP數據,第四季成長2.9%,全年成長3.0%,不只未能達到5.5%的目標,也是1970年代以來次低水準。學者直言,中國經濟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
-
中共公布去年GDP剩3% 1970年以來次低
2023-01-17 20:14:06中共國家統計局上午公布2022年中國GDP數據,第四季成長2.9%,全年成長3.0%,不只未能達到5.5%的目標,也是1970年代以來次低水準。學者直言,中國經濟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
-
中國去年GDP剩3% 經濟高成長回不去了!
2023-01-17 17:19:27中共國家統計局,上午公布2022年中國GDP數據,除了Q4成長2.9%,全年成長3.0%,但不只未能達到5.5%的目標,也是1970年代以來次低水準。學者直言,中國經濟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
-
中共公布2022年GDP僅3% 1970年以來次低
2023-01-17 12:53:55中共國家統計局,上午公布2022年中國GDP數據,除了Q4成長2.9%,全年成長3.0%,但不只未能達到5.5%的目標,也是1970年代以來次低水準。學者直言,中國經濟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
-
中國GDP將創1976年最差 未有結構復甦跡象
2023-01-16 20:13:40中共官方17日將公布2022年第四季以及全年GDP數據,不過多數機構是看壞中國經濟表現,認為在疫情因素、房地產低迷加上民間消費不振,中國GDP數據可能將創下1976年以來最差表現。
-
陰雲籠罩!中國GDP恐創1976年來最差|封關前一天 台股逼近萬五點大關|宣德降低中國產能 強化台灣4成組裝業務|經濟部攜手12通路推抗漲專區
2023-01-16 18:39:40中共官方17日將公布2022年第四季以及全年GDP數據,多數機構看壞中國經濟表現,認為在疫情因素、房地產低迷加上民間消費不振,中國GDP數據可能將創下1976年以來最差表現。
-
中共房市調控急轉彎 專家:泡沫惡化違約風險增
2023-01-16 17:19:32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與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我們觀察到,近期北京當局,是再度喊出鼓勵買房,從上個月起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取消對房地產開發商大量舉債的限制。請教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家忠教授,怎麼看當局政策轉彎,以及中國房市2023年面對哪些挑戰?
-
陸GDP將創1976年最差 未有結構復甦跡象
2023-01-16 17:13:06中共官方17日將公布2022年第四季以及全年GDP數據,不過多數機構是看壞中國經濟表現,認為在疫情因素、房地產低迷加上民間消費不振,中國GDP數據可能將創下1976年以來最差表現。
-
陸GDP將創1976年最差 專家:未有結構復甦跡象
2023-01-16 12:37:14中共官方17日將公布2022年第四季以及全年GDP數據,不過多數機構是看壞中國經濟表現,認為在疫情因素、房地產低迷加上民間消費不振,中國GDP數據可能將創下1976年以來最差表現。
-
年關將至 中國各地爆發討薪潮
2023-01-10 20:31:48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年關將至,全國各地湧現討薪潮,網路上也出現大量討薪者的求助訊息和維權影片。
-
陸經濟反彈無力?疫情變數多 學者:上半年保守看
2023-01-10 17:14:26中國一改過去動態清零政策,迅速轉為全面開放,我們今天請教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教授,外界關注中國經濟復甦,會呈現U型或V型反彈,不過多家外媒,包括經濟學人在內,對中國解封,所帶來的經濟效應,抱持審慎態度,您怎麼觀察中國經濟走向?這對全球來說將造成什麼影響?
-
中共突然敞開國門 分析師:影響歐亞市場
2023-01-10 07:04:06中共的疫情政策,也對全球市場造成影響。週一,分析師表示,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中共政策將是引發經濟衰退的重要因素。
-
全球逆風、中國經濟慘 賴清德談台灣因應之道
2023-01-09 20:10:53中華民國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出席經濟論壇,他指出全球經濟面臨貨幣緊縮、中國經濟下行、產業鏈重組、氣候變遷4大挑戰,他強調中國經濟今年將比去年糟糕,而台灣將以擴大公共支出與獎勵投資等方式因應變局。
-
賴清德指中國經濟將比去年糟 台因應四大挑戰
2023-01-09 12:56:49中華民國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出席論壇,他指出全球經濟面臨貨幣緊縮、中國經濟下行、產業鏈重組、氣候變遷4大挑戰,他強調中國經濟今年將比去年糟糕,而台灣將以穩定匯率、擴大公共支出與獎勵投資等方式因應變局。
-
河南煙花革命持續 北京失業民怨續增
2023-01-07 20:34:41中國河南爆發煙花革命,多人被捕。5號夜裡,當地市民不懼怕軍警和坦克,再次上街放煙火。另外,在北京,目前很多公司裁員降薪,失業人口的民怒也在累積。
-
專家:陸經濟失五紅利.中共理論崩潰臨四危機
2023-01-04 21:20:22IMF總裁看壞中國經濟,國際也關注中國在疫情下的供應鏈斷鏈風險。財經專家吳嘉隆分析,中共在經濟上至少面臨四大危機:房地產、財政、就業、信心;此外五大關鍵紅利因素也全部消失,包括人口、環境、地緣政治、地緣經濟、政策紅利。美國試圖對中共「和平演變」失敗,轉向強硬。在中國經商25年的台商廖金漳則指出,全球化結束了。
-
IMF總裁示警:2023全球經濟將被中共拖累
2023-01-02 20:11:13彭博社報導,2022年,中國和香港股票交易的總損失,達到3.9兆美元。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喬治艾娃表示,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低迷前所未見,她指出,2023年,中國深陷疫情大火,全球經濟也將被中共拖累。
-
IMF總裁警告:2023全球經濟將被中共拖累
2023-01-02 17:29:29彭博社報導,2022年,中國和香港股票交易的總損失,達到3.9兆美元。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喬治艾娃表示,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低迷前所未見,她指出,2023年,中國深陷疫情大火,全球經濟也將被中共拖累。
-
IMF總裁警告 全球2023經濟被中共拖累
2023-01-02 12:36:31彭博社報導,2022年,中國和香港股票交易的總損失達到3.9兆美元。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喬治艾娃表示,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低迷前所未見,她指出,2023年,中國深陷疫情大火,全球經濟也將被中共拖累。
-
清零惡果顯現 中國經濟全面衰退
2022-12-30 21:38:26中共清零政策在執行三年後,中國社會百業蕭條,經濟全面衰退。根據中央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11月,中國的廣義預算赤字達到7.75兆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中國正在為清零付出代價。既便現在,中共當局放鬆了清零,但專家認?,中國經濟仍將持續下行。
-
台商:中共解封荒腔走板 未來經濟前景不樂觀
2022-12-27 20:22:13中共當局宣布從明年1月8號開始全面解封,開放旅客免隔離檢疫進入中國。面對中共突然解封卻毫無配套措施,曾經在中國經商數十年的台商廖金漳表示,這是荒腔走板的解封,不看好未來中國的經濟前景。
-
中共解封荒腔走板 台商:未來經濟不樂觀
2022-12-27 17:33:57中共當局宣布1 月8 號開始全面解封,開放旅客免隔離檢疫進入中國,我們請教台商廖金漳,目前中國疫情急速攀升,習近平最新談話,稱中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強調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這一次習近平的談話,您覺得透露什麼樣的訊息?
-
浙江一醫院賀急診破200萬人次 挨轟喪事喜辦|中國一分鐘
2022-12-26 20:38:46中國大陸的疫情海嘯般爆發,各地遍地是陽性人員。「浙江每日新增陽性病例突破100萬人」衝上25日的熱搜榜,同一天(25日),浙江台州一家醫院竟掛出本院急診人次破200萬的喜報,引發網友質疑,何喜之有?有網友評論稱,這是「喪」事「喜」辦的風格,太沒人性了。
-
中國疫情重創供應鏈 日企評估尚未達高峰
2022-12-24 15:52:06中國疫情延燒,人員短缺衝擊供應鏈。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的北京廠宣布暫時停工數日,並預估未來一個月將進入疫情顛峰。
-
中共出台「數據二十條」專家:迴避核心問題
2022-12-23 21:01:22中共最新推出「數據二十條」,黨媒稱這是國內首份專門針對數據要素的基礎性文件,非常重磅。但評論指出,「二十條」迴避了中國數字經濟中的核心問題,專家也認為,中共是中國數字經濟的最大麻煩,它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控制社會和實現對外擴張的野心。
-
曝上海年底前恐全巿半數染疫!醫院發臨戰動員|中國一分鐘
2022-12-23 20:48:04中共病毒疫情(COVID-19)在中國大陸全面爆發,多個疫情嚴重的省市已陷入醫療系統嚴重擠兌的混亂之中。目前,上海市的疫情正衝向高峰,路透社報導,上海德濟醫院估全巿2500萬人口下週末結束前有一半會感染COVID-19,已經警告醫務人員準備迎戰「慘烈的戰鬥」。但這則「臨戰動員」的貼文22日已經被刪除。
-
染疫速度爆發!學者:中國GDP明年比今年慘
2022-12-23 20:13:04中國疫情大爆發,台灣學者今天(23日)示警,衝擊可能外溢影響到台商製造業和全球供應鏈。學者林祖嘉表示,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影響供應鏈至少半年,明年中國經濟可能比今年更慘。
-
中國經濟潰敗狂解封 專家:2大動能消失難救回
2022-12-23 17:36:15中共採取極端清零政策後,又無預警的轉向開放。我們請教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日前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局就強調「穩經濟、穩政權」,不得不放棄染疫數字,並且希望吸引外資進入中國投資。您怎麼看現在中國經濟,目前陷入什麼樣的窘境?供應鏈是否又面臨新一波的挑戰?
-
中國員工紛病倒 被迫放60天年假、倡市民當外送員|中國一分鐘
2022-12-22 21:01:10中國疫情蔓延,許多工廠提前放年假,廣東、浙江、山東等地6成紡織、印染等企業計劃月底停工,有工廠放假長達60天,「史上最長假期」正來臨。還有許多外送員、快遞司機病倒,多個地方政府發布倡議書,鼓勵民眾加入外送行列。另外,由於染疫員工太多,多地公共機構相繼宣布,暫停業務辦理或調整開放時間。
-
從不換肩到躺平 習變臉因為經濟?各方反彈直逼習權力大位
2022-12-21 21:01:48當局無預警全面放鬆「清零」政策,導致各地疫情爆發,不僅北京出現嚴重醫療擠兌潮,上海也被爆地鐵乘客猝死多發。專家指出,習近平突然鬆綁,是因為經濟出了大問題,很可能影響習近平的權力穩固。
-
經濟危機燃眉 習近平多項政策急轉彎
2022-12-21 20:34:14中國正面臨經濟困局,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後,當局三大政策急轉彎,不僅「共同富裕」被消音,還強調支持民企。不過,學者認為北京當局對民企的控制是不會改變的。
-
中國疫情訊息黑洞 北京護師:11月已爆嚴重院內感染|中國一分鐘
2022-12-19 20:31:59中共當局一直對外隱瞞大陸中共病毒疫情(COVID-19)的真實狀況,日前,北京某三甲醫院一名主管護師披露,早在11月中旬,其所在醫院已發生嚴重疫情,近半數醫護人員染疫。但醫院系統坦言,疫情最嚴峻時刻未到。有港媒評論指出,中國疫情已經進入「訊息黑洞」,包括死亡人數可能是個難以究竟的「黑洞」。
-
中國疫情升溫重創供應鏈 日本瑞薩北京廠停工
2022-12-19 20:04:59再來關心,中共當局急轉彎鬆綁防疫政策,染疫、死亡人數激增,人員短缺衝擊供應鏈。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的北京廠宣布暫時停工數日,並預估未來一個月將進入疫情顛峰。
-
中國疫情升溫衝擊供應鏈 日本瑞薩北京廠停工
2022-12-19 17:24:00中共當局急轉彎鬆綁防疫政策,染疫、死亡人數激增,人員短缺衝擊供應鏈。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的北京廠宣布暫時停工數日,並預估未來一個月將進入疫情顛峰。
-
中國疫情爆發衝擊供應鏈 日本瑞薩北京廠停工
2022-12-19 12:40:06中共當局政策急轉彎鬆綁防疫,染疫、死亡人數激增,人員短缺衝擊供應鏈。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的北京廠宣布暫時停工數日,並預估未來一個月將進入疫情顛峰。
-
胡錫進陽了 中共官方坦承疫情正衝擊經濟
2022-12-16 20:37:21大陸疫情持續惡化,北京是疫情重災區之一。中共喉舌喉舌《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陽了。近日有自媒體調查顯示,全國最近的十多天至少有2.4億人染疫。中共發改委16日發布一篇上萬字新聞稿坦承,疫情反彈已衝擊到11月的經濟,包含消費、服務業將受到制約,外貿進出口、製造業也將走弱。
-
美戰略專家:中國經濟崩塌將影響世界
2022-12-16 20:35:42中共當局缺乏科學依據的封控和解封政策,將把中國經濟帶往何方?美國國際戰略研究協會主席「科普利」,接受新唐人記者的專訪,指出中國的經濟正在崩塌,甚至將影響全球,導致經濟下滑。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