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消費需求減! 米水餃、米泡麵吸睛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8 月 21 日訊】為了提升台灣人糧食自給率,農糧署將米研磨成「米穀粉」,不但熱量比較低,好消化,開發出米泡麵、米水餃或是米做麵包等產品,來取代麵粉,挽救日益下降的稻米消費需求。

鬆餅、饅頭、水餃到義大利麵,都是餐桌上常見的佳餚,但不一樣的是,這些全是米做的。

米粉業者 鄭特:「我們這個米穀粉一定是有含量50%以上,才能稱為調和米粉。」

柔白細緻的米穀粉,由農糧署研發技轉後,取代麵粉,像是米泡麵用20%的米穀粉,取代泡麵裡頭增加Q度的麵粉或是化製澱粉。 因為米不容易吸油,製作過程油含量少了30%,口感照樣Q彈。

中華農會資材供應科科長 張麗英:「最主要是說,讓我們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吃到米製品。」

而同樣是米產品,業者將水餃皮添加5%的米穀粉,不但與麥的氨基酸互補,更容易消化,以一年生產8200公噸水餃來算,可使用450公噸以上的稻米,提升國產米食的供應。

農糧署署長 陳建斌:「我們是根據小麥的到港價格,我們評估它,讓我們的米穀粉做出來跟進口小麥做出來的麵粉能夠價格相當,做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發揮米穀粉的特性。」

台灣人飲食習慣改變,米飯越吃越少,從過去每人一年吃掉85公斤的稻米,降到只剩45公斤,農糧署積極研發米的新價值,將米食融入國人飲食中,解決台灣米過剩的問題 。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詹詠茹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