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改土豆機抵25倍人力 解決農業缺工荒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2 月 28 日訊】繼續也是一樣在雲林的故事。農友 張永新,深感農民彎腰播種花生的辛勞,用兩年時間研發改良機具,成功發明「花生蒜頭混種」的土豆機,不僅可省下25倍人力,而且造價低廉,渴望解決農村缺工的難題。

推著土豆機,57歲的農民張永新,獨自一人在蒜埂間播種花生。輕巧的土豆機,一個人就可輕鬆抬起,也不需要再彎著腰吃力播種,吸引附近農民好奇,駐足觀看。

農民 林女士:「當然省力!不然這要用人工,這裡背花生,這隻手拿鏟子,這隻手握花生種子,這樣挖,這樣種,要這樣!現在不用了。」

農民 張永新:「彎腰駝背,整個人做一個下午,後腿大概都會肌肉酸痛,回去都睡不著。」

為了增加農地產值,許多農民採用「混種農法」,就是在蒜田採收前,在蒜埂間再栽下花生種子,等待蒜頭採收後,花生就可沿用蒜田施肥,4個月後再採收花生。具有機械概念的張永新,用了兩年的時間,成功發明「花生蒜頭混種」的土豆機,最高可省下25倍人力,還可解決農村嚴重缺工的難題。

農民 張永新:「一公頃就是要25個工人,看你的田的狀況,你的田比較好行進的,比較好種的,我一天種一甲地,如果比較難種的,我一天種五分地。」

土豆機改良後,不僅節省人力,造價又低廉,大受好評,目前還有八台訂單在等待製作。接下來,張永新要研發,適合「混種農法」使用的大蒜種植機及採收機,期望能造福農民,利己又便民。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祐銘 陳逸文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