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減重 長時間空腹誘發急性膽囊炎險送命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健輝提醒,飲食完全無油或是長時間空腹,膽汁長時間存於膽囊,讓膽汁蓄積時間拉長,也會凝集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文:陳敬哲(NOW健康) 

30歲莊先生曾因腹部不適,做了腹部超音波檢查,得知患有膽結,因沒有持續疼痛,選擇不動手術,日前了減重瘦身,嘗試近日非常流行的間歇性斷食,未料施行不到2天,便引起腹部劇烈疼痛,緊急就醫治療,確診急性膽囊炎恐有性命危險,緊急施行微創膽囊全切除術,恢復狀況良好3天就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健輝表示,輕忽膽結石恐引發膽道炎與胰臟炎等,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吃入過油膩食物,會使膽汁過度濃稠形成結石,高油飲食也會刺激膽囊急遽收縮,但飲食完全無油或是長時間空腹,膽汁長時間存於膽囊,讓膽汁蓄積時間拉長,也會凝集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


張健輝說明,當確診急性膽囊炎通常會施以膽囊全切除手術;但若發炎時間超過72小時,擔心恐有膽道沾黏的情形,故會先插入導管引流,並施予抗生素治療,待6到8周,沾黏及發炎狀況消退,再行手術。


然而,許多民眾因懼怕手術,千方百計想自行排出膽結石;張健輝提醒,膽囊管內管直徑僅約0.2公分,而膽結石多為0.5公分以上,即便結石離開膽囊,也只會造成總膽管或胰管阻塞;且膽汁由肝臟分泌,即便以手術切除膽囊,膽汁仍可經過總膽管進入腸道,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患者無須過度擔心。

膽囊炎與膽結石示意圖。(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圖/轉載自NOW健康)
膽囊炎與膽結石示意圖。(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圖/轉載自NOW健康)

張健輝強調,膽結石係由膽汁結晶濃縮堆積而成,整個膽道、總膽管都有機會形成膽結石,故即使膽囊切除後,仍可能因錯誤的飲食習慣,造成膽汁太過濃稠,形成結晶在膽管內慢慢累積成結石,進而引發膽管、胰管發炎。


膽結石的發作與飲食密切相關,斷食、長時間空腹、飲食過度油膩、3餐不定時等都是危險因子,張健輝呼籲,飲食清淡、3餐定時、少油、多纖,多喝水、多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杜絕膽結石的威脅;必要時須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聽信偏方,以免延誤治療。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