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動吃搭配好 嘉基預防骨鬆有撇步

鄭雅綺醫師在衛教時提醒民眾保骨本應注意飲食及適當運動。(圖/嘉義基督教醫院)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11 月 22 日訊】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的盛行率逐日增加,骨質疏鬆是體內骨質悄悄流失的疾病,是造成年長者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沒有任何警訊,俗稱隱形殺⼿,不像⾼⾎壓、⾼⾎糖等會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衛福部調查發現台灣的骨質疏鬆症盛行率,在50歲以上的女性約有35%,男性則25%,⼀旦發⽣骨折時就會很嚴重,特別是髖關節骨折容易造成⾏走不便、臥床、⼀年內死亡率⾼達1⾄2成,比許多癌症還要⾼,造成沉重的照護負擔,如何預防骨鬆也成為重要的話題。

嘉義基督教醫院骨鬆中心副主任也是家醫科醫師鄭雅綺表示,⼀般⼈在30-35歲前骨質度會達到最⾼峰,之後便逐年流失;若能在年輕時注重飲食與運動,可建立較佳的骨密度。⾄於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病患,需在飲食與運動之間有良好的的配合,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民眾也能利用「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來自我評估。
FRAX 是世界衛生組織發展出來的一套骨折風險評估計算公式,幫助了解發生骨折的風險以進行預防。世界衛生組織 (WHO) 自 2007 起歐洲、北美、亞洲 (包括台灣) 及澳洲族群為基礎大型流行病調查資料做基礎,依據骨質密度測量結果與骨折風險因素,發展出 FRAX,可以評估個人的 10 年骨折風險。

50多歲的林⼩姐,做健康檢查時檢測出腳跟骨骨密度偏低,因林母也有骨質疏鬆病史,所以到家醫科⾨診諮詢。經進一步以DXA檢測發現骨密度只有-3.0,骨折風險也⾼達30%,已是屬⾼危險骨折族群,經過兩年藥物治療、營養建議與增加運動後,骨質密度有明顯進步,現在爬⼭、運動都不是問題了,也不再擔心一跌倒就骨折了。

鄭雅綺醫師表示,預防骨鬆有撇步的,首先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特別是阻⼒(負重)運動能增加骨質⽣成,加上適當⽇曬,因陽光能幫助⾝體產⽣維⽣素D,強化腸道對鈣的吸收,也可以使骨骼再造速度加快,並建議50歲以上成⼈,每天需補充鈣質1000毫克及維他命D 800單位。鈣質的來源如⾁蛋奶類,⼩⿂乾、傳統⾖腐、⾖⼲、黃⾖、海帶、紫菜、芝⿇、深綠⾊蔬菜等食物,更要戒除吸菸、酗酒以免⼲擾造骨細胞的活⼒。
嘉基影像醫學科蔡惠曲醫師指出,50歲以上成⼈,停經後女性或有家族史者、吸菸、飲酒,長期使⽤類固醇等都是骨鬆⾼風險族群,建議應定期進行骨鬆檢測,目前『骨質密度檢測』以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 最為精準,主要針對最容易因受骨鬆影響而發生骨折的腰部脊椎、髖部和前臂進行評估,DXA進行骨密度檢測的放射劑量很低,甚至不到一張胸部X光的十分之一,本院設有兩台DXA可以提供民眾安全迅速又便利的檢查,定期骨密檢測及早診斷治療能減緩中老年失能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子棻 整理報導 /責任編輯:姚瀚宇)
相關新聞
-
骨質疏鬆衛教週 跟骨折說拜拜
2017-08-10 11:32:48隨著年紀的增長,骨質疏鬆病患日益增多,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50歲以上的族群,男性每5位就有一位因罹患骨鬆而導致骨折,女性每3位就有一位,很多民眾對於這個疾病的認識不足,骨質疏鬆不但增加骨折的機會,也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
擁有好骨力『骨質疏鬆 關節退化』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3)
2025-04-17 11:41:06由於經濟的繁榮及預防醫學的進步,國人預期壽命大幅延長,伴隨總生育率空前的降低,使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已成為老人保健的重要課題。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骨科名醫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中醫師分享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的保健。
-
骨質疏鬆悄悄來襲 近8成患者骨折後才知
2019-10-17 17:39:02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已是1個日益嚴重的問題。1名85歲陳婆婆為了參加11月「仙角百老匯」活動積極練習,儘管年事已高,但自認身體健康,不過,最近常無緣無故跌倒,骨密度檢測後發現,竟有骨鬆問題,如果跌倒可能造成嚴重骨折。
-
研究:白內障患者 易骨折骨鬆
2018-12-17 18:25:32別以為白內障只是小問題,如果放著不理,小心骨折、骨鬆找上身!花蓮慈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醫師黃暉凱指出,門診經常收治頭部包紮、手上打著石膏的患者,其中不少人與白內障有關,因為視力不好以致於踢到地上物品而跌倒,黃暉凱指出,執行居家醫療時,也發現視力模糊的病人活動力下降很多,因此開始探查相關文獻資料,並著手研究骨質疏鬆或骨折是否與白內障有關連性。
-
年輕人趁早補鈣防老年骨鬆危機 國健署教你4招存骨本
2023-10-16 16:49:21每年10月20日為骨質疏鬆日,為響應今年2023世界骨質疏鬆日的主題(BUILDING BETTER BONES THROUGHOUT LIFE),建造一生「績優骨」,及早存骨本是預防骨鬆的不二法門。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民眾,從年輕存「骨本」觀念很重要,要把握在30歲前存好骨本,避免逐年骨質流失,造成健康與生命的危害。
-
保骨增肌!它們是補鈣黑髮高手!耳朵藏1補鈣穴,沒事按一按。每天做1運動2次,增強骨密度。小心!肌肉無力這樣坐椅子恐傷脊椎。鈣片吃太多加速骨鬆|運動|胡乃文開講Dr.HU_208
2023-10-06 10:17:46保骨增肌!它們是補鈣黑髮高手!耳朵藏1補鈣穴,沒事按一按。每天做1運動2次,增強骨密度。小心!肌肉無力這樣坐椅子恐傷脊椎。鈣片吃太多加速骨鬆|運動|胡乃文開講Dr.HU_208
-
擁有好骨力『骨質疏鬆 關節退化』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3)預告
2025-04-17 11:41:16由於經濟的繁榮及預防醫學的進步,國人預期壽命大幅延長,伴隨總生育率空前的降低,使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已成為老人保健的重要課題。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骨科名醫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中醫師分享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的保健。
-
停經後骨質流失最快!4類食物防骨質疏鬆,拍1處通經絡,減少熱潮紅,防心血管疾病。睡前做1動作,防頻尿漏尿。吃夠2類食物,脂肪代謝快。1有氧運動,增強肌力防骨鬆|胡乃文開講Dr.HU_236
2024-04-30 13:38:29停經後骨質流失最快!4類食物防骨質疏鬆,拍1處通經絡,減少熱潮紅,防心血管疾病。睡前做1動作,防頻尿漏尿。吃夠2類食物,脂肪代謝快。1有氧運動,增強肌力防骨鬆
-
手腕扭傷不可輕忽 小心「舟狀骨」骨折作怪
2018-06-06 21:56:12手腕扭傷可別輕忽!一位17歲女孩,騎單車摔倒時用手腕撐地,後來手腕會隱隱作痛,經過一年仍不見好轉,到醫院檢查,發現是右手掌的舟狀骨骨折一直未癒合,經骨科醫師治療後,手部功能才恢復正常。
-
打造國際溜冰場 台中運動公園12月啟用
2017-04-04 12:45:32另外來看到,因應2019東亞青運,台中的第一座運動公園,預計12月底就會啟用,其中,戶外的滑輪溜冰場,更是按照國際規格打造,市府表示,完工後,將作為培訓溜冰選手的重要基地。
-
骨質疏鬆,「補鈣」就夠了嗎? |談古論今話中醫(279)
2025-02-17 11:39:51隨著年紀的增長,不論男女都有可能發生骨質疏鬆的問題,最明顯的是駝背身高變矮,甚至是背痛,還有可能輕輕一摔,就有可能造成骨頭斷裂,或者是骨折的風險,那麼要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呢?
-
喝咖啡可減肥? 專家:要黑咖啡加運動
2015-10-19 21:44:28根據報導,咖啡因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消耗人體熱量更快,有助控制體重,不過,營養師提醒,如果喜歡加奶、糖,或是不吃早餐的民眾,都不利於減重,最好是黑咖啡,再配合適當運動,減重效果更好。
-
煮出Q彈米飯的祕訣 加一種食材吃起來更營養
2025-04-02 14:57:10白米飯一直是亞洲人最愛的主食之一。細膩彈牙的口感,淡淡的米香,無論配什麼菜都能讓人吃得津津有味。米飯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是日常活動所用能量的主要來源。
-
抽筋痛得受不了 中醫保健告別抽筋之苦 | 談古論今話中醫(407)
2025-03-27 15:16:22一位上班族女性近來常因腳趾或小腿抽筋,半夜被痛醒,每次都必須吵醒先生協助按摩小腿或協助把腳趾往反方向掰開,經過一陣折騰,兩人因此常失眠。抽筋時劇痛如何正確處理、如何擺脫惱人的習慣性腳抽筋呢? 這一集邀請到鼎昌中醫診所院長曹永昌醫師來到現場談談有關腳抽筋的問題。
-
減重+調理 雙管齊下才能瘦得健康又美麗 |談古論今話中醫(49)
2016-01-14 15:00:54現代的人都非常注重養生但是過度的肥胖對我們身體是有很不好的影響,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身體維持體態好看、又健康,就成為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了,那中醫怎麼樣可以針對有肥胖症狀的人來減肥呢?
-
退化性關節炎吃甚麼好? |談古論今話中醫(291)
2025-02-19 10:56:44這一集介紹退化性關節炎, 我們請陳旺全醫師介紹以下主題 1. 膝關節退化的原因 2. 置換人工關節可一勞永逸嗎? 3. 關節水腫可否抽水 4. 預防關節退化的藥膳 5. 做哪一種運動最好
-
要活就要動,但運動也有分季節喔! |談古論今話中醫(103)
2015-12-30 18:34:07緩慢的、調氣爲主的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
銀髮族動起來!國健署設計健康操
2016-12-14 21:42:56歡迎回來。高齡化社會來臨,國健署特別設計高齡健康操,要讓銀髮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確、安全的姿勢做運動,加強長者的肌耐力,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現在就透過鏡頭一起動一動。
-
預防骨質疏鬆,光補鈣可不夠! |談古論今話中醫(89)
2015-12-30 19:02:25中醫認為骨質疏鬆是因為氣血不足或是長期的勞動或者是因為大病之後他的腎精的虧損造成的。跟鈣質的流失會有關係;跟年齡也有很大的關係。
-
飯菜放涼再冰沒問題? 營養師:細菌吃下肚
2018-11-26 21:00:12再來看到,最近有一份線上調查結果指出,半數以上的台灣人,沒有正確保存食物的觀念,其中最常犯的錯誤,是等熱食涼後才放到冰箱。營養師提醒,就算是冬天,食物還是不能在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尤其5度到60度的環境下,容易孳生大量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