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規劃8條米食遊程 再現農村生命力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11 月 01 日訊】稻米是亞洲地區重要的主食之一,農糧署為讓國人更了解稻米,與稻米產區農會及米糧業者,在全台規劃8條教育示範遊程,讓民眾體驗米食的千變萬化。

    米做的章魚燒你吃過嗎?還有DIY捏飯糰、客家搗麻糬、台南碗粿等,這些都是用米做出來的。農糧署推出8條米食教育示範遊程,讓國人可以更了解稻米生產過程,能夠更深入了解米食文化。

    業者:「遊客來可以品嘗米食,最重要的是把復古的傳統的技術,繼續可以傳承下去,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讓農村可以活絡起來,讓長者他們可以生命力再現。」

    農糧署署長 胡忠一:「從稻米的生產到稻米的一生,甚至我們怎麼樣把稻米跟我們的飲食結合,我們自己親手來做,親手來體驗。」

    記者會上藝人黃鐙輝的小兒子,一出場就拿著捶打棒,開心敲著爸爸的背。原來是業者將稻穀收割後,剩餘的稻草再利用。

    藝人 黃鐙輝:「他知道今天可以拿這支打爸爸很高興,其實他在幫我按摩。」

    業者:「用稻米取完剩下的稻穀、稻殼,做一個捶打棒等於再利用,增加我們稻穀的產值。」

    稻草循環再利用,還能製成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8條食米遊程,內容從稻米生產到田間生態,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表示,期待每條路線1年可以各帶來1萬人次的遊客,並創造2千萬元以上的經濟效益。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天心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