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物滿屋難斷捨離?囤物是種病!適時醫療介入有幫助
文:陳曉彤(NOW健康)
近年來,興起一股「斷捨離」風潮,講究無欲單純的生活,但社區中仍常見「囤積症」患者,在家中堆滿東西,髒亂不堪,寸步難行,幾無生活品質可言,如果旁人丟棄物品,還會勃然大怒。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又稱為儲物症、囤積症候群或囤積障礙,是1種心理精神健康障礙,歸在「強迫症及其相關障礙」,需靠藥物、認知行為治療才能逐步改善。
囤積症好發於長者! 女性罹病率為男性的3倍
楊聰財表示,囤積症自2013年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和拔毛症等屬於強迫疾病相關障礙的1種,定義為「不當收集物品,造成生活障礙」,一般來說,個案常伴隨情緒障礙,如廣泛性焦慮症或是分離焦慮症等,女性為男性的3倍。
臨床也發現,囤積症好發55歲以上民眾,中老年人發生囤積症機率是青壯年的3倍。中老年囤積症患者成因複雜,精神疾病,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巴金森病或身體體力不佳等,都可能引發囤積行為。
囤積症6大症狀 患者恐將雜物堆滿屋
楊聰財指出,最常見的囤積症個案特徵為不停囤物,從家裡堆到公共空間,影響家人居住空間,也造成居家環境、公衛等危害。部分病友則是沒有意義地蒐集某些東西,同1件物品蒐集數10件,買來後不開箱,就堆在角落,導致生活空間變得極度混亂和不可使用。主要症狀可分為下列6大類:
1.持續囤積物品:個案無法停止收集、購買或保留各種物品,即使這些物品並無實際價值。
2.拒絕處分物品:患者難以捨棄,或扔掉物品,即使這些物品已經破損、過期,或沒有實際用途。
3.生活空間極度混亂:囤積物品導致家居或工作環境變得極度雜亂。
4.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囤積症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和職業功能,可能導致孤立、失業或其他社交問題。
5.情感困擾:患者常常因囤積和混亂的環境而感到焦慮、沮喪、尷尬或其他負面情感。
6.健康風險:囤積症可能導致健康和安全風險,例如堆積物品可能引發火災、滋生害蟲或其他危險。
囤積症讓認知功能變差!醫師解析病因
針對囤積症的治療,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需以藥物調整血清素,穩定腦部系統運作。另需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排解壓力,解決焦慮,以降低囤物頻率。
部分囤積症患者是因認知功能變差所致!當認知功能退化,使得歸納、整理、解決事情等能力變差,此時,家人應予以協助,幫忙盤點可以丟棄哪些東西,以逐次減少方式,慢慢清空囤積物品。
相關新聞
-
強迫症?潔癖?原來體內少這種蛋白質
2018-01-17 17:14:16有些人短短1小時內就要洗好幾十次手,或是才洗完澡,出門買東西不過幾步路程,回家後因擔心害怕身上沾染的細菌、灰塵,而又再洗一次澡,這就是所謂的強迫症(OC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為一種精神官能疾病。
-
小燈泡犧牲之後 不是只有同仇敵愾而已|新聞最聚焦
2016-04-02 23:05:15四歲女童「小燈泡」和母親外出途中,遭到兇手無預警隨機攻擊送命,震驚全台,讓「廢死議題」,再次在網路上引發爭論,小燈泡的母親,儘管悲痛,卻在第一時間,理性的講出,希望從教育、從家庭中努力,小燈泡的犧牲,讓台灣在面對暴力反撲時,不再只有,同仇敵愾而已。
-
玩遊戲成癮 世衛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2019-05-31 14:02:04現在,愛玩電子遊戲的人越來越多,因上癮沈迷其中造成的悲劇也頻頻發生。5月25號,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類疾病,納入《國際疾病分類》,將於2022年正式生效。
-
殺童犯曾就醫 北市聯醫:無法強制住院
2016-03-29 13:12:42犯下內湖殺童案的王姓兇嫌,曾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就診過一次,而且是急診,當時院方雖然建議他住院治療,但王嫌拒絕,無法強制住院。
-
政大搖搖哥送醫真相? 衛生局:他疑似多日未進食
2016-04-01 00:15:02政大搖搖哥3月31日中午遭強制就醫事件,台北市衛生局發出書面說明表示,「政大搖搖哥」是衛生局定期關懷照護的個案,「搖搖哥」疑似多日未進食,評估他有自我照顧能力持續退化及健康問題,有就醫需求,所以才聯絡警察、消防人員到場協助規勸就醫。
-
《怒嗆人生》何謂路怒症?握方向盤秒變個人背後真相
2023-05-05 19:35:28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路怒症是指在駕駛時因交通狀況、其他駕駛者的行為等因素而產生的憤怒、焦慮和不耐煩等情緒,進而影響駕駛行為和安全。
-
南加州健走 宣導精神疾病認知
2010-10-04 00:14:44全美精神疾病聯盟計劃在精神疾病認知週於各地舉辦步行活動。
-
憂心疫情發展焦慮上身 恐造成免疫力下降
2020-03-22 20:25:41中共肺炎疫情越演越烈,台灣也出現第1例死亡個案,消息公布後,藥局外面排隊購買口罩的人潮更多,許多人惶惶不安,擔心被感染,甚至影響睡眠。
-
吹哨者示警 加拿大年輕人感染神經系統怪病激增
2022-01-03 19:59:23吹哨者示警,加拿大新布朗斯威克省出現一種進展性神經系統疾病,讓專家2年多來不得其解,而且似乎正在影響越來越多年輕人,其中部分患者的認知功能迅速退化。
-
你習慣聽白噪音入睡嗎?除了白噪音這些方法也很管用
2023-09-06 17:20:55國外期刊研究指出,柔和的下雨聲、海浪輕輕的拍打聲等白噪音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品質,具有助眠效果。不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白噪音、瑜珈冥想等聲音,只是眾多助眠方式之一,絕非首選,因為能夠藉由音樂幫助入睡的比率僅約2成。
-
台逾八旬長者2成失智 包容關懷降低衝突
2018-02-01 16:38:18據統計,台灣80歲以上的長者,每5人即有1人失智,在醫師建議下,患者的女兒陪著一起參與「病患照護者一對一心理諮詢」和「神經心理衛生教育工作坊」等課程。
-
模仿效應?無業男捷運刺警遭合力壓制
2016-03-29 20:11:24台北市今天中午12點多,再度發生砍人案,1名28歲的詹姓男子,拿出預藏的牛排刀,從後方攻擊捷運列車上巡邏的黃姓員警,員警擔心傷及乘客,將兇嫌拉出車廂,之後被聞訊趕來的保全、員警合力壓制在地。
-
新年團聚 適當關懷體貼又不探隱私
2018-02-14 12:55:30新年期間家人團聚,喜氣洋洋,但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歷年資料顯示,自殺通報人次在過年前後竟有上升趨勢,醫師提醒,家族成員相聚時,忌諱「沒話找話說」、「報喜不報憂」,這會讓人倍感壓力。
-
民團聲援搖搖哥 人權議題引發討論
2016-04-01 20:03:50再來看到,內湖殺童案後,政大一名精神障礙者丁姓男子「搖搖哥」昨天被傳強制送醫;消息讓多個民間團體不滿,認為台北市府違反人權,譴責政府粗暴又違法的行為。
-
秋冬交替少了陽光溫暖好SAD 小心季節性情緒失調來襲
2022-10-20 19:55:18最近季節已是深秋,即將進入冬季,令不少人出現憂鬱情緒;而前立委黃義交的離去的時間點正好在季節交替時間,使得相關討論增加。實際上早有研究指出,在季節交替時特別容易發生情緒失調現象,冬季因日照時間變短,容易減少做事的動力。台灣的日照時間平均,可能很少人會注意到;但高緯度國家因冬季日照時間極短,產生憂鬱症的人數相當多。
-
累積性抗膽鹼負荷 恐增老年失智風險
2018-11-20 17:26:51許多老人家愛逛醫院、領藥,多重用藥問題嚴重,調查發現,3成65歲以上民眾常服用感冒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但這些常用藥物大都含有抗膽鹼成分,如果長期使用,除了導致昏沉,還可能增加4至7倍的失智風險。
-
國軍軍官因病退伍 高達8成是心理疾病
2016-05-11 12:38:46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今天(11)在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時,指出4年來國軍軍官因病退伍當中,高達8成是心理疾病。是否基層軍官壓力過大,或是有個別極少數裝病退伍?對此國防部表示,軍官傷病住院會妥善照顧,至於是否有軍官裝病退役,國防部表示會積極調查。
-
搖搖哥送醫 法院認定逮捕程序不合法!
2016-04-02 20:18:34歡迎回來。帶您關心,政大「搖搖哥」,在周四晚間,被警方和台北市衛生局人員強制送醫。引發違反人權爭議。台灣人權促進會聲請提審。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結果在今天(週六)出爐。法官以視訊方式提審「搖搖哥」丁姓男子, 無法認定丁姓男子送醫時,有傷人或自我傷害,員警違反搖搖哥的意願而強制送醫,不符合精神衛生法第32條規定,也就是逮捕程序有瑕疵。法院認定,雖然丁姓男子送松德院區後,曾同意住院治療,但開庭時改口不願意繼續住院,因此員警不應逮捕拘禁丁,應即釋放。此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不得聲明不服裁定。而目前呢,據了解,搖搖哥
-
辦公室空間有學問 影響上班族壓力指數
2018-09-17 16:54:06辦公室空間規劃,可能影響上班族的健康,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開放式辦公室的員工們身體活動較多,且壓力明顯較少,有助於身心健康。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辦公室一定要有公共空間,才能促進人際互動及交流,降低孤寂感。
-
失智症照護壓力大 照顧悲劇案件數倍增
2019-01-22 18:33:36調查顯示,7成家屬在失智照顧歷程中曾有輕生的念頭,建議照顧者多使用社會資源,以減少悲劇發生。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造成死亡的照顧悲劇新聞報導逐年增加,自106年11件到107年增加為22件,賴德仁指出,失智者的照顧者屬於高風險群,多1份鄰里關照才能少1個照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