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分泌
-
血糖不控制併發症比你想像多 糖尿病4種診斷方式1次看
2023-11-14 19:58:37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普及率高達11.1%,其中第2型糖尿病占比達9成以上,而肥胖、具有家族史以及有妊娠糖尿病者都是好發族群。
-
不讓糖尿病悄悄來報到!這些預防招式平時就該做徹底
2023-06-09 19:10:24大家都聽過糖尿病一詞,雖不少名人,例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在媒體上也曾解說自己罹患糖尿病可能會出現的症狀,但多數人對糖尿病的了解仍然不足。醫師分析,較為常見的第2型糖尿病,容易有吃多、喝多、尿多且體重減輕的症狀,就要盡快就醫檢查。更重要的是:「會悄悄到來的不只是幸福,也可能是糖尿病。」
-
誤以為小毛病而延誤就醫!醫:神經內分泌腫瘤難診斷
2022-07-04 21:42:32腹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低血糖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盜汗、潮紅更是許多更年期女性的困擾,但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反覆出現,且治療後仍未達預期效果,就要留意可能是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
罹患重度COVID-19後遺症又多1項 可能引發甲狀腺問題
2021-04-08 16:32:15世紀病毒COVID-19除了對肺部、心血管、腎臟、胃腸道以及免疫系統有影響之外,現在有個新的研究發現,COVID-19對甲狀腺可能也有影響。內分泌協會(Endocrine Society)最近公布的1項新研究顯示,COVID-19病毒可能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長期甲狀腺發炎現象。
-
認識『糖尿病』 正確治療及預防觀念你一定要知 | 談古論今話中醫(455)
2019-05-25 12:30:00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台灣大約有 200 多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 10 位成人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並且每年以 25,000 名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更是我們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糖尿病?中醫治療有何優勢呢?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陳博聖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這個話題。
-
認識『糖尿病』 正確治療及預防觀念你一定要知 | 談古論今話中醫(455)預告
2019-05-17 09:00:00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台灣大約有 200 多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 10 位成人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並且每年以 25,000 名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更是我們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糖尿病?中醫治療有何優勢呢?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陳博聖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這個話題。
-
呼吸、喝水也會胖?研究:腸內菌影響代謝
2019-05-09 15:22:46工程師曾先生上班時經常需久坐寫程式,總覺得自己呼吸、喝水也會胖,可是隔壁同事愛吃甜食,不但不胖,健康檢查驗起來血糖也正常,想起醫師總是建議民眾吃高纖、低升糖指數的飲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照做後有效,但他的血糖卻不減反升?
-
甲狀腺結節多屬良性 非侵入性判讀準確率高
2018-11-29 14:29:17許多人頸部都有這類小結節,經驗豐富的醫師、護理師甚至光以肉眼就可發現甲狀腺突出、異常,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舒儀指出,甲狀腺結節盛行率相當高,如有異常,應該定期回診。
-
憂鬱銀髮族 骨鬆風險高
2018-04-02 10:12:00根據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憂鬱症與骨流失有高度相關,罹患憂鬱症狀的女性骨鬆機率較一般女性高出1.42倍;針對亞洲老人進行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有憂鬱症狀的長輩,更有高2.32倍的骨鬆風險。醫師表示,這是由於內分泌的相互影響,當體內缺乏維生素D3時,不僅會增加憂鬱情緒,還會減緩骨質的吸收。
-
空汙不只傷肺 還可能打亂女性生理週期
2018-02-23 16:23:57空氣汙染除了會對肺部造成傷害外,還有可能打亂女性的生理週期,相關研究刊登在《人類生殖雜誌》(Journal Human Reproduction)。
-
精神總是不集中?拍打這兩條經絡還能讓你強心肺 | 心包經 | 三焦經 | 談古論今話中醫(385)
2017-12-23 22:00:28按摩三焦經可以使人充滿元氣,精神飽滿。氣順則百病消。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國際東洋醫學會新任會長也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林昭庚醫師來和大家分享中醫經絡養生法(九) 心包經與三焦經。
-
健康拉警報 骨質疏鬆小心背後原因
2016-12-11 21:39:47一般人認為老化或婦女停經後比較容易發生骨質疏鬆,但有些中年族群也有相同問題,醫師表示,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亢進或腎臟病、糖尿病慢性病等原因,都容易造成骨質出問題,需找出背後根源,才能真正治療骨質疏鬆。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