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食創意料理評鑑 吸引民眾多吃飯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10 月 17 日訊】在早期農業社會,地瓜和米飯是主食,但近年來,吃米飯的人口越來越少,為了推廣國產米食,竹北市農會舉辦米食創意料理評鑑,推動 米穀粉 應用在中西式料理,增加料理的便利性,吸引民眾多吃米食。

    歐式海鮮燉飯、日式壽司、傳統的發糕,一盤又一盤的創意米食,都是竹北家政班成員,發揮創意和巧思製作而成。早期農業社會,要做米食糕點,就得大費周章的將米浸泡、研磨,隨著農業技術進步,米食料理可以做出更多變化,像這個米黃色的蛋糕卷、色彩繽紛的蔬菜手捲,都是運用米穀粉取代部分麵粉做成。

    竹北農會家政班員 陳月妹:「米穀粉蛋糕是鹹蛋糕,米穀粉30(公克)、麵粉要70,因為只有米穀粉它不可能發,要中筋麵粉來帶動它發,這樣子做起來很綿密。 」

    竹北農會家政班員 劉春香:「米穀粉2碗、高筋麵粉1碗、水一碗,然後蛋1個或2個都可以,就把它打成糊狀,然後煎成那個圓圓的酥餅,再把它包成手捲。」

    據農糧署統計,受到飲食西化影響,近30年來,國人每年消耗米食,由98公斤降為48公斤。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青睞,農政單位積極推廣米食特色料理。竹北 農會還成功研發地瓜熟粉,除了可以直接沖泡飲用,加入米穀粉和麵粉拌勻,再加雞蛋和少許蔥花入鍋煎熟,透著天然金黃色澤的中式蛋餅,讓民眾讚不絕口。

    民眾:「又軟又Q,很好吃就對了,比普通的麵粉那一些好吃。」

    民眾:「地瓜也可以排毒、可以幫助消化,都是很好,加在一起更養生更健康。」

    竹北農會推廣主任 黃正鐘:「整個米還有米穀粉,和我們的地瓜粉把它融合,做成一些食品。一把這個米變的更親近,又更有這個吸引力。」

    傳統的炒米香經過擺盤裝飾,漂亮的像一幅畫,各種造型的小餅乾、米飯卷,讓人看了垂涎三尺,一年一度的米食創意評鑑,家政班的婆婆媽媽們卯足了勁,不僅要做得好看,還要兼顧美味,就希望吸引民眾多吃一口飯,讓台灣在地物產獲得延續。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秋霞 台灣新竹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