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烏魚子長不大!養殖、加工業者苦哈哈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1 月 07 日訊】今年暖冬,到現在都快過年了,還是穿不上冬衣,這也讓烏魚子量少品相又差,不但養殖業者叫苦,加工業者一樣慘兮兮。產量少了三、四成,成本卻增加了兩成左右,但怕嚇跑消費者,價格也不敢多調。

    金黃色的烏魚子舖曬在太陽下,又是烏金出產的季節。

    烏魚子製作工人:「尺寸小就比較耗工,得做久一點,尺寸大的做得快。」

    品相差又小,工人製作修補烏魚子,耗時又耗工,加上暖冬養殖產量大減三、四成,全墊高了烏魚子的成本。

    烏魚養殖戶 曾伯偉:「同樣魚體很漂亮,但是腹腔裡的魚子,就長得不好。」

    重點是暖冬造成了烏魚子過熟,正常的烏魚子平均有四到六兩,製作完成後表皮乾燥、腥味少、口感酥爽。但今年的魚子不但大多只有三到四兩,表皮油膩、腥味濃,口感也不好,即使產量少,價格也調不了多少。

    烏魚子製作業者 陳鴻龍:「今年產量少了有三分之一以上,越大的價格會越高,小一點的話,它的價格漲得比較少。」

    南台灣動輒近30度高溫,不利烏魚生長,造成烏魚卵不夠飽滿,不但農產、花卉花序失常,連烏魚也錯亂,量少、質差成本又增加,真的苦哈哈。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