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少出門 每30分鐘起身走走可遠離憂鬱
文:陳盈臻(NOW健康)
兒童清明連假即將展開,但在防疫時期,不出門旅遊似乎是較好的選擇,相對孩子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可能增加,可是最好每隔30分鐘一定要站起來活動活動!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也會提高罹患憂鬱風險。
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研究對象選自於《布里斯托大學90年代兒童世代研究》中的4,257名青少年,受訪者於12歲、14歲及16歲時皆配戴加速度感測器,在3天內至少追蹤其運動狀況10個小時,透過加速度感測器評估受訪者從事輕度活動、中度體能活動或者久坐,並以CIS-R及MFQ問卷測量其憂鬱狀況。結果發現,受訪者在12至16歲間,總身體活動量降低,若每天增加60分鐘的久坐行為,在18歲時測量憂鬱分數增加了;如每天增加1小時的輕度活動,憂鬱分數則降低。持續出現較長時間久坐者,18歲時測憂鬱分數則高出28.2%。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指出,從公衛角度而言,通常認為增加年輕人的活動主要是為了身體健康,例如提高協調技巧或骨骼強度,卻很少注意到運動對心理健康也有實證的效益。另外,輕度活動一般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活動,如隨意走動(購物、在家裡或學校走來走去)、鋪床、進餐,準備食物、帶狗散步、園藝和洗碗等。雖然這些類型的活動較為可行但因缺乏結構,此研究也提供了防治青少年憂鬱症具體可行的方向。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因電腦、手機、平板等網路及遊戲的普及,讓年輕族群久坐的時間逐年增加。這研究指出久坐與罹患憂鬱症的2個趨勢有存在的相關性。運動對年輕族群雖然必要,但也別輕忽輕度活動的重要性,而且輕度活動可近性較高,目的主要是減少久坐時間,可以多一些強調與執行,像站著打電腦、設定時間提醒自己站起來喝水或飲料、走1圈或扭腰擺臀3分鐘,甚至與朋友打電玩聊天時,不妨彼此提醒該站起來打或移動到不同的角落。葉雅馨認為,環境空間可能需要一點佈置上的變動,讓它更容易成為生活的方式,可幫助提升輕度活動量,減少久坐。
相關新聞
-
父母期待大 18%青少年憂鬱
2011-09-02 21:54:03董氏基金會針對5000名五都國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明顯憂鬱情緒,單單五都就有18 萬名國高中生需要專業協助,「課業」是學生主要的壓力來源,而父母親的期待也是原因之一。
-
父母期待大 18%青少年憂鬱
2011-09-06 20:36:05董氏基金會針對5000名五都國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明顯憂鬱情緒,單單五都就有18 萬名國高中生需要專業協助,「課業」是學生主要的壓力來源,而父母親的期待也是原因之一。
-
靠吃糖改善憂鬱恐成癮 這些天然食物可緩解情緒低迷
2019-12-23 18:59:12邁入2019年的尾聲,加上近期天氣寒冷,和朋友相約吃火鍋、公司尾牙等大小聚餐不斷?千萬別仗勢年輕而「百無禁忌」的吃!過量加工食品或高糖、高脂肪除了會增加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也和憂鬱情緒有關聯!根據1份2019年10月發表於線上《PLOS ONE》的研究指出,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增加水果、蔬菜、魚和橄欖油的攝取量可以改善年輕人的憂鬱症狀。
-
陳水扁罹重度憂鬱 北榮建議轉院治療
2012-10-05 21:03:04新聞頭條,首先來關心,前總統陳水扁的健康狀況。住進台北榮總戒護就醫第15天,上午榮總及北監聯合召開記者會,說明陳水扁病情。榮總醫師表示,經診斷後確認 陳水扁沒有中風或失智的情況,但是患有重度憂鬱症,考量到醫病關係,建議陳水扁轉院並接受精神專科治療。北監表示,會同榮總討論後,再進一步評估是否做出轉院決定。
-
別怪病人不努力 面對憂鬱症 你該做這幾件事
2018-05-03 15:38:12「醫生,我的小孩,得了憂鬱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成績退步很多,都到休學的邊緣了,稍微提到一點敏感的話題,本來還好好的,一下子整個氣氛變得很糟糕,我們全家都快崩潰了,中醫有沒有方法救救他?」一位情志患者的媽媽焦急的問。
-
推廣跑步 九把刀臉不紅氣不喘
2011-09-15 21:15:18作家九把刀在拍完電影之後,現在人氣很旺,董氏基金會特別找他代言,要來推廣跑步的運動,不過九把刀說,其實小時候是不喜歡跑步,一直到要當兵之前,為了面子才練習,不過練習之後才發現運動很好,不只身體健康,心情也會比較好。
-
學特技遠離幫派 南非組單車俱樂部
2023-04-06 21:19:18南非的七K特技單車基金會(Seven K Stunt Bicycle Foundation)組織了一個青少年的單車俱樂部,鼓勵青少年們自行修理舊單車並學習特技單車技巧,從中建立自信與成就感,同時也能幫助遠離犯罪和幫派,學有所成的他們還受邀到汽車競技大會上當表演嘉賓。
-
推廣跑步 九把刀臉不紅氣不喘
2011-09-15 20:23:14作家九把刀在拍完電影之後,現在人氣很旺,董氏基金會特別找他代言,要來推廣跑步的運動,不過九把刀說,其實小時候是不喜歡跑步,一直到要當兵之前,為了面子才練習,不過練習之後才發現運動很好,不只身體健康,心情也會比較好 。
-
6招面對憂鬱病患 避免親友同陷低潮風暴
2019-05-22 14:30:10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觀察,發現憂鬱症首次就診個案之中,約半數會有親友陪同,而他們大多不知該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且生活重心會擺在個案身上而忽略自己或旁人需求,情緒與氣氛也會隨病人起伏,因此當1人陷入憂鬱,周邊親友的生活也會一起陷入混亂。
-
王必勝:戶外散步也是一種運動 可免戴口罩
2022-07-19 15:31:28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即起騎機車、腳踏車、戶外空曠處工作者不需要戴口罩,外界好奇為何不同步開放戶外散步,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可免戴口罩。
-
直升機父母出現這些症狀 恐憂鬱上身!
2019-10-30 17:12:28有1名51歲男性高階主管,近1年來總是憂鬱、提不起勁、胃口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慮等情形愈趨嚴重,工作常出錯,在妻子陪同下前來就診。問診得知其21歲兒子不適應對外的世界,只喜歡上網宅在家,生活作息混亂,目前大學休學中。
-
「繭居族」足不出戶 從小拒學恐帶來隱憂
2018-04-12 16:31:18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嵐婷指出,志杰有「社會退縮(social withdrawal)」的狀況,是所謂的「繭居族」(日語:引きこもり;英語:Hikikomori),與外界全然隔絕。他們幾乎整天窩在家裡,與社會疏離,出門也只是去便利商店或超市,更嚴重者,連家門都不出,甚至有連房門都不出的,與家人溝通只透過傳遞紙條。
-
如何提高生活滿意度?董氏基金會鼓勵:可從此事做起
2023-04-10 15:37:413月底剛結束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中,奪下最有價值球員的大谷翔平,在17歲時就寫下人生目標,並督促自己一步步努力前進。擁有目標可以讓我們充滿幹勁、渴望達成,根據一項發表於《幸福研究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目標感較弱的同儕,目標感更強的青少年比較快樂,生活滿意度也較高。
-
愛發自拍照到社群?過度關注這事恐降低青少年自信心
2024-02-23 20:50:53自拍、紀錄生活中的點滴發佈到社群媒體是許多青少年的日常,如果青少年為了獲取更多認可,將自拍照過度修飾、美化,不斷查看按讚數、留言,父母需留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安全地使用社群。根據2023年11月發表於《MedicalNewsTODAY》的文章指出,自拍照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並引起對「讚」的過度關注。
-
3件事讓學生感到壓力!董氏鼓勵:紓壓先從1件事做起
2023-10-16 17:17:22為了舒緩大學生的壓力,目前全台包括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屏東大學等18所大專院校制訂心理健康假,加上政府推動年輕族群每年補助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顯現社會開始注重民眾的心理健康狀況。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依據 WHO 的定義,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因此民眾應該把心理健康的概念放入生活中,平時建立自己的紓壓方式。
-
正確對待憂鬱症 健康1+1(第2季13)
2015-08-20 14:45:36在美國大約9.5%的成年人患有憂鬱症。可見憂鬱症在現代生活中非常常見。臺灣精神科專科周明輝醫師為我們詳細介紹如何診斷及正確對待憂鬱症。
-
帶毛小孩散步 主人與狗都快樂
2017-11-28 16:34:56研究顯示,增加體能活動以及與其他狗主人的社交互動是遛狗的連帶效益,但較無增強主人遛狗動機的功能。研究者表示,通常養狗者的體能表現較活躍,主人每次遛狗至少會快走30分鐘,很容易達到每周運動150分鐘的目標,可大幅提升身體活動水平。
-
痛失伴侶恐陷入憂鬱 寵物或可改變負面情緒
2019-10-02 17:04:17失去親人是人一生中重大壓力來源之一,但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認為,飼養毛茸茸的寵物或許可以幫助減輕痛苦,研究刊登在《老年學家期刊》(The Gerontologist)。
-
爸爸也很憂鬱 壯年男性受社會期待、角色規範不敢求助
2022-08-04 16:39:33父親節即將到來,不妨主動給予身邊男性親友們關懷與問候,特別是可能有心理健康困擾卻選擇隱瞞的男性。許多研究顯示,男性較女性更不願意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協助。此外,根據1篇2020年11月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期刊》的研究顯示,男性決定是否求助取決於:對憂鬱症的態度、社會對憂鬱症的看法、家庭環境(角色期待與社會支持)、心理健康服務交流經驗。
-
生病與憂鬱互相影響 親友應多關懷
2018-01-11 16:40:10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補充說明,情緒明顯低落、對事物提不起勁、經常出現負面想法等,這些都是憂鬱症患者常見症狀,當然影響患者的健康,例如,對任何事物沒興趣及提不起勁,就易造成患者人際上的惡性循環、孤單無望感、運動量不足、無法規律用藥等。想要延長壽命,應該首先改善憂鬱症狀。